一根红绳,三缠两绕编织成中国结。一根绳在她的指尖流动,瞬间化成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结与结相连,又在她的手中串成了一幅美丽的“挂画”。
说起这中国结,在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南溪社区可就有这样一位“红人”,她就是73岁的朱玲君。
走进朱玲君家中,你立刻就能嗅到一股浓浓的“结韵”味道。各式各样编织的中国结挂满了客厅的墙壁、房门的把手,这里俨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展览馆。
最吸人眼球的莫过于“党的生日”的中国结了。这是2011年,朱玲君为了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精心编织的。“从构思到完成,我前前后后花了20天的时间。”朱玲君说,希望能借中国结来表达南湖儿女对建党90周年的祝福。
除了中国结,朱玲君的“千千结”里还有很多有趣的造型,像金鱼、蝴蝶、玉米、南瓜等,有时还会在中国结上搭配布娃娃、陶瓷等物件。在她家里有满满一箱中国结作品。每年,朱玲君还会做一些像“党的生日”这样的大型作品。2008年奥运年——五环中国结;2009年新中国60华诞——“祖国万岁”中国结;老人节里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做200个中国结;为船文化博物馆的门楣上添上古色古香的中国结……对朱玲君说,编织中国结已成了她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那朱玲君是如何跟中国结结缘的呢?2000年,朱玲君是泾水社区的主任,当时,刚好社区里80多岁的郑明献的姐姐郑义献从台湾来看妹妹。郑义献特别会编中国结,并且愿意教。当时社区办了两期中国结学习班,每期都有一个月,朱玲君就是从那时开始学会编中国结的。用一根红色的丝线就编织出各种各样的中国结造型,很快便沉迷其中了。很快便沉迷其中了。
“编织中国结不能急躁,静下心来才能有好的作品。”朱玲君说,每幅作品都可以说是千千结,编结时不能有丝毫粗心,每个结都不能出半点错误。说着话,朱玲君就给记者露上一手。她随即取了一根线,便见细线在双手中盘绕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
在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中,朱玲君编织中国结的手艺早已声名远播。现在会中国结编结的人越来越少,朱玲君毫不吝啬自己的好手艺。十多年来,朱阿姨多次走进单位、社区、农村,为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农村妇女、青少年等累计开展了30多场中国结培训班。“没想到编中国结还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和我学,让我在退休之后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朱玲君笑着说。
每逢亲朋婚礼、过年过节,朱玲君的中国结就成了一份独特的礼物。这不,鸡年春节快到了,朱玲君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好棒的老奶奶!
太美了!滿滿中国风,浓浓爱国情!赞???
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