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技术在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从沟渠灌溉转向浸润式灌溉,从浇地变成浇作物,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的滴灌技术分为哪几种,内容如下:微喷带
一、温室滴灌:主要指应用在没有自然降水的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等室内滴灌。要求滴灌管(带)铺放形式要与蔬菜、花卉等作物种植方式结合起来,以保证良好的灌溉效果。以日光温室为例,日光温室一般长度50-100米,宽5-10米,既可东西长垄布管,也可南北短垄布管。滴灌管应沿作物进行铺设,距植株根5-10厘米,每行作物铺一条。如果两行作物行距<40厘米,土壤为粘土或壤土,则两行作物中只铺一条也可满足灌水要求。在保证灌水均匀度情况下,为了方便作物行距调整,滴灌管(带)可以s型盘绕铺放。
二、果园滴灌:果树滴灌在我国推广较早,目前常用的灌水器有两类:一是管上式滴头或压力补偿滴头,流量2-8升时,根据果树实际位置布置滴头,机动灵活。一般每棵树布置1-4个滴头,特别是压力补偿式滴头能满足不同压力下均匀灌水的要求,适合山区或地势起伏大的果园。管上式滴头安装工作量比较大,施工速度慢。二是滴头间距40公分、50公分、75公分及100公分的滴灌管,滴头流量2-4升时,管壁厚0.6-1.2毫米。果树为多年生作物,滴灌使用环境差,要求滴灌管壁厚一些,使用寿命5-10年,壁薄的滴灌带则不适宜。
一般树形较小(如葡萄树)土壤为壤土粘土每行铺一条滴灌管,形成一条湿润带能满足灌溉要求,苹果和柑橘等大株距果树或土壤沙性较严重时铺两条滴灌管,避免果树根系发育过于集中。如果果树株距超过5米,干旱严重,可能考虑采用环树盘绕滴灌管的布置方式。为便于机械作业,滴灌管可以考虑架设固定在果树上部。在山区,有时在山顶或地势高处建蓄水池,利用高度差实现自压滴灌,能够有效节省运行费用。
三、大田滴灌:相比之下,大田滴灌起步较晚,仅在新疆等棉花产区推广使用。针对新疆等干旱特点,普遍推广膜下滴灌。一般每行作物铺设一条滴灌带,行距小于 1米考虑两行作物铺设一条滴灌带,行距小于0.3米则考虑多行作物铺设一条滴灌带。从目前情况看,粮食作物采用滴灌的可能性不大。但经济价值稍高的经济作物将有可能更多地选用滴灌。
四、膜下滴灌: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农膜下应用滴灌技术。这是一种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土壤水分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大田使用后,较常规灌溉节水50%左右,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膜下滴灌应用技术将播种、铺膜、铺设滴灌带一次完成,机械化作业;实现浇水、施肥、施药一体化和可控化,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由于节水、省肥、省药、省工、省地,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中低产田增产达 30-40%。
以上就是对滴灌技术分类的相关介绍,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