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小店真的很难吗?看了她的故事你就知道怎么做了

一家女装店的网外生存:
帮顾客实现埋在心底的愿望,而不是卖货
易star是她的网名也是她的店名,她希望自己能帮女人们点亮自己,哪怕像深空的星星,也要有自己的光。
她经营的是女装线下店。
她从观音桥转战五里店再转战天宫殿,已历经10年。
她2008年入行,那时,网店已经铺天盖地。她犹豫过,是否从网店开始,但是几万元的启动资金与货源限制了她的想象力。从虎门到杭州到韩国,她一圈跑下来,发现自己只是菜鸟,那时候的渠道不接受菜鸟,她连被收割的机会都没有。
那就从菜鸟开始,从零售终端开始。
近日,易star向“财是一句画”讲述了易star的10年历程并分享了她的心得。
第一站观音桥
没赚钱赚了心法
我第一次开店是在观音桥绿云尚都(现世纪新都),属于格子铺,免租期一年,位置在中间的大通道。当初选址,看中的就是这里是商场,以为是商场就会有人气,现在看来,太经验主义了。实际上,当时的格子铺已经是一种落后的商场经营模式。太多的格子铺商家,让整个商场显得很低端,商品质量和时尚度参差不齐,虽然商场想了很多办法推广,但是人气就是起不来。最糟糕的时候,有时候守一天,连进店看起耍的人都没有。一年之后,商场被迫关门。
这次教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开店选址,其实比货源还重要。
当然,在这里练摊,也给了我最重要的历练。
你想啊,没有人进店,一有客人进店,那不想方设法促成购买吗?因此,挖掘客户心理,成了我整天都在琢磨的事情。
一张小货架,从内向外看,也是搭配
其实那时候,对客户心理懂得真的很少。不知道什么人要穿什么衣服,在进货上也不知道怎么去筛选货品,加上客人本来就少,结果不说赚钱,基本上进账都变成了存货。
咋办呢?
在2009年春天,我进了一款牛仔裤,还进了同一家厂的另外一个品牌的上装,但是也没有多想,单独挂着卖。销量和以前一样一样的,没有什么起色。
直到有一天,一位顾客想买牛仔裤,这试那试,下不了决心,于是我随便将那款上装拿过来让她搭配一下看看效果,哪知道,效果出奇地好。顾客不仅买走了牛仔裤,还买走了上装。
于是,在后来的几天,凡是有客人进店,我推荐牛仔裤的同时还搭配推荐上装。几乎可以说凡推荐,都成交。后来一个月就一款牛仔裤卖了将近70条,而那套衣服也卖了几十件。
对于我这样初次入行的人来说,那相当于现在网上说的爆款。
也就是这个爆款让我突然开窍,顾客最重要的需求是搭配,而不是单件单件挂着的衣服。
后来,商场关门了,我也面临着搬迁摊位的难题,是继续在这行做下去还是另行改行?
当年店铺周围的邻居们被商场的人气伤了元气和信心,好多要么不再开店,要么改行上班去了。我也一度动摇过,虽然我搭配的方式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能不能在新的地方做下去呢?
我仔细想了一下,在这么差人气的地方,虽然我没有赚什么钱,但是我都没有亏钱,而且还有很多回头客。我想我应该在其他地方能做起来。
第二站五里店
我有一种无力感
后来到五里店,在一家相似的商场找到一个摊位,这里每天的人流量不错。生意比在观音桥好多了,至少可以在发了自己的工资后有点盈余。
在此之前,都是我一个人做,从进货到守店,一大早出门,很晚了才关门休息,累得实在受不了,于是我开始招人。
第一个店员,是个大学没毕业的实习生,主要是想历练自己的销售能力。对工作相当认真负责。可惜的是,几个月后她毕业了,我的庙太小,装不下她,只有让她走了。
谁穿合适?易star都搁在心里货架上
之后,若干小妹来试用,也许是她们年龄小,也不愁生活的原因,总之奖励、提成什么的都刺激不起来热情,稍微给她们严肃地说怎么怎么做,就立即提出离职。最让我头痛的是其中一个女孩子,是个小说迷,看小说与写小说,是她的爱好,她有时候写小说看小说,痴迷到客人到店转了一圈又走了都不知道。没有办法,我实在忍受不了,只能告诉她,你不适合在我这里干。
难以招到合适的店员,是这种小店最大的硬伤,庙小啊,没办法。
但是再难也得挺,只有不断招聘,最终还是招到基本合格的店员,最长干了一年之后才离职的。
当然,离职不是我对人不好,人家离职也是因为有更好的去处或者家里有特别变化的。其中有人在离职后还经常在我需要人手的时候帮我。
店员的问题,是我在这里最感到无力的问题。
在这里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店员,第二个问题还是格子铺商场的弊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不懂控货,货进多了,为了出货,甚至低于进价杀价;有的则是将这里的社区市场直接当低端市场,从进货到价格都是按照没品质的方式进行的。在这样的市场,如果要以品质立足,很难,你就是有品质,人家也会将你当成没品质。实话说,所谓网店冲击,不如市场上大家定位混乱的冲击大。
这种事情,作为商铺方面,业主是不管的,你爱怎么做都行,他们只管收房租就行。
这种对市场无法扭转的无力感,真的是让人看不到这个小生意做下去的希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试图用我的“秘密武器”——搭配思路吸引和留住顾客,但是这种市场,我分明就是个另类。另类在这里,死不了,但是一定活不好。
怎么办?
我的问题还是回到了当初,选址与定位之间的矛盾,这也给了我一个再谋出路的思考:做品质,得有一个好“邻居”。
高矮胖瘦,心里有谱
第三站天宫殿
终于找到立足点
后来,我搬迁到了天宫殿新世纪超市旁,这里有若干品质社区,也有品质“邻居”,各自有各自对顾客的定位,也各自有各自的风格。人流量虽不如五里店,但是顾客是识货的,知道你的货品不差。
这一下,我的“秘密武器”终于派上了用场。
这个“秘密武器”,最让我值得骄傲的一次是一位企业高管,我给她各种搭配后,本来以为只会买走一套,结果,是13套。
当然,搭配很考验我本身对服装、时尚以及顾客体型的判断能力。
色彩,因人而异
实话说,这种判断力的养成,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特别是要留意各种顾客面对服装的反应,这反过来要求我必须去研究时尚,研究款式,研究时令,甚至研究各种爆款的成因。
这些工作的背后,其实相当辛苦,平常回家都在看微信上的相关信息,走路看见前面有人穿得漂亮,也要在脑子里想是怎么搭配的。
当然,我的搭配不是现在市场上的那种具有标准化流程和操作的搭配,真的是因人而异,诀窍就是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看人来随机根据店面中的现有服装给顾客提建议。
所谓看人,要从胖瘦、高矮、三围、发型、气质、肤色、职业等多个维度观察。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各种服装店的服务基本要求吧。但是我希望的是将这个基本要求做到我力所能及的最好,也就是互联网创业者们所说的极致吧。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不大会将就个别顾客的个人喜好,她们看得起的衣服,如果我感觉不适合,我会告诉她们,并提出搭配建议,有时候甚至比直接卖给她们首选的衣服还便宜,也不会为了卖衣服直接卖了就是。曾经有一个顾客,胖胖的,她穿习惯了掩盖身材的宽松衣服。但是我看她气质很好,只要衣服搭配合适,会在她的精气神与整个人的气质上有很大的提升,于是建议她改换款式,虽然她看中的比我推荐的贵好几百。通过款式和颜色的配搭,让她从此换了一个人。这位顾客现在每年在我这里的消费是好几大千呢。
你想啊,人家买件衣服回去,如果穿一两次就不穿了,虽然不会说你店主什么,但是潜意识有概念啊,这款衣服不好看,连带对我这店的感受也不好。这个是我特别在意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不会在现在价格混乱的市场中敲一个算一个,实实在在地配搭,实实在在地报价。
其实吧,女人嘛,青春的希望更青春,漂亮的希望更漂亮,这个是没有止境的,我要给她们的就是让这种无止境的期望,能在我店里的消费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实现。
好吧,自己做模特,这也行
因此,我这里现在大量的顾客都是周边社区的回头客,她们也大多是我微信朋友圈的好友。当然,也有外地路过的客人,被搭配一次后,甚至留下身材照片,有新款时,几千里外,也要求我搭配,然后邮寄过去。你相不相信?最远的有河南、新疆的呢。
这算是我现在感到最成功的地方,也是最觉得有价值的地方。
现在我的顾客是周边社区为主。这么多年,也想过去诸如淘宝啊什么的平台开网店。但我知道,那里是竞争的红海,我不确定我能不能在那片红海中活下来;另外,需要现场各种尝试和搭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网上这个场景还不存在,所以我很谨慎。
当然,如果平台上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如现场体验这样用了,我也会立即杀进去的。
总之,女装店这种小生意,确实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活得很难,但我相信一点,只要还有给顾客互联网给不了的服务,我们这种小店就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活在互联网上,还能在开店10年之后,在线下扎根的原因吧。

画哥点评
①去互联网游泳,还是在实体店爬山,你总得有一种核心能力,否则,凭什么让你赚钱?易star的核心能力是搭配。
②生意经是悟出来的,不是计划出来的。每天的交易环节其实都有变化,用心感悟,然后据此改进策略和方法,叫做进化。不进化,毋宁死。
③有时候,不是你缺核心竞争力,而是你的对手和依附的平台将你拖进了深渊。逃逸,也是一种商业能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