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成--靠制度能管理好一个公司吗?

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人,而是激发人的潜力。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方式不是制度,而是企业文化。人可以逃避和钻制度的漏洞,但却无法摆脱企业文化和氛围的制约。
古语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依靠一定的制度来管理,这是之前企业进行的管理方式。检验管理的一个原则是: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原则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管理者应该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行得通”的事情上。许多管理者热衷于寻找所谓的“秘方”,其实这是一种冒险行为。倘若真的有什么“秘方”,那就是专注要点应该是最重要的。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效益,而企业内部的三大要素无非就是人、财、物,而财和物又是靠人来运用的。因此,管理的根本还是管人,这里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来管人。管人的理论有很多,方法说起来也不少。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类似于“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企业”这样的声音,但制度本身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首先,制度更多的是约束人的,而不是激发人的;其次,制度更多的是解决有形的问题,而无形的、人内心的问题则无法解决;第三,没有百分之百全面的制度,再好的制度也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特别是制度本身就无法做到让人来自觉而完美地遵守这些制度。人不是机器,用制度和流程来管理只是在管理的初级阶段对初级阶段的人,人被动地受管理并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很多的时候反倒会引起逆反而使得效果也适得其反。有人把管人深化为“人治”、“法治”和“德治”三种。“人治”就是由人来管理人,“法治”就是用制度来管理人,“德治”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人。这里“德治”无疑是最高的境界,而“德治”的目的和方法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而是更多地来激发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氛围,它的作用与力量也是无形和巨大的,这种氛围的作用就是影响、同化和激发企业中的每个人,从而使他们自觉自发地工作。因此,统一和规范员工思维和行为的不是企业的制度,而是企业的文化。
一个企业是由很多个人组成的,是一个系统。所以治企也就是治人。只有将每个职员都紧紧的凝聚在一起,每个人都为企业的利益而努力,才能使企业取得最大利益。古人有云:“恩威并施,此为治也。”也就是说,除了要用利益留住人,也要用企业文化的塑造、提升来指导、规范和监督各项制度和所有人行为的标准和源动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重视,也就是所谓的自重感,只要你满足他的自重感,那么他就会为你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当然,必须要在他觉得合算的情况下啦!其实每个人的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就好象有的人更在乎气节,所以就有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能丢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企业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但绝不是公司宣传册上的那些口号,也不是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这些整理和明确出来的条理,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
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中无时不在的氛围,或者说就是企业中的空气,它的作用和力量也是无形与巨大的。这个氛围虽然很难被描述清楚,更不能被量化,但在这个氛围中,所有的人都会被感染、被同化、被改变。
因此企业文化的作用比制度表面的强制作用更为巨大,企业自己的特定风格决定了企业中每个人以致整个企业的做事的方法和做事的成效。
如果企业能够营造一种好的、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这种氛围,那么对企业的发展无疑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营造这个氛围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
企业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文化的问题,前几年,“空降兵”曾经很是热闹了一阵,但后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空降兵”都铩羽而走,大家公认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化难容。
但是,要想改变一个公司的文化又谈何容易,改变很多时候要比从零开始还困难得多。企业文化的形成不全是自上而下的,但“空降兵”的改革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因为他们本身都是高管,自然高高在上。“空降兵”要改革的其实不是制度和流程,本质上是企业的文化,而很多的“空降兵”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因此,“空降兵”自己首先要融入企业,然后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时还要让老板和员工也感受和认识到这些确实是问题,确实需要改变,之后再通过适当的方式来逐步改变和形成新的文化。而不是一上台就大搞特高,把团队搅乱再来收拾残局。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方式就是决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
由此可见,精益生产在丰田已经不仅仅是一套生产体系了,而已完全上升为一种企业文化。也正是因为形成了这种文化,才使得这种生产方式得以实施,并发挥出极大的效益。
其实,不仅是丰田的这个精益生产方式,就像tqc、oec、六西格玛……等等这些工作法和管理模式也都无不如此。如果只是学习和模仿其方法,都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只有上升并形成为自己的一种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自如,也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最佳的作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任何生产和日常的经营管理都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都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延伸和具体运用。任何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仅有一整套的流程和系统是远远不够,最终都要上升和形成一种相对应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从思想上统一和指导具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