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黄氏祖祠 ” 榜上有名


梅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梅州“黄氏祖祠 ” 榜上有名

梅州黄氏祖祠简介
梅州“黄氏祖祠”座落在梅州市老城內孔子廟側,即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江北南门考院前13号。是梅州各县(市、区)黄氏的总祖祠。
黃氏大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间,至今268年,坐北向南,癸山兼丑。正堂三进,横屋十间(專供黃氏學子讀書居住之用),建筑总面积908平方。时为嘉应州黄氏总祠(俗称黄家祠),祖祠构建讲究,前环锦水,后依金山,钟靈毓秀,佑丁财之兴旺;右鄰圣殿,左衔考场,文曲星辉照,兆科甲之蝉联。
据祠谱记载,道光八年(1828)首次重修,计三龛神主牌,共5460余位。裔孙繁衍甚盛,居地达粤、闽、赣三省十三县,迁它省及海外者未知其数。祖堂香火鼎盛,闻名遐迩,其时已建祠八十年也。
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太平军石镇吉部入梅,同治四年(1865)仲冬太平军康王汪海洋部入梅,连驻祖祠,时间较长,致使破坏严重。后经众裔孙筹资大修,经五、六年的努力,至同治九年(1870)始获竣工。时为一百二十年矣。
祖祠经上次大修后,又经历漫长岁月。几经外强入侵、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内战争等历史风云,祖祠长久失管、失修,祖祠破败不堪。
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大地,2002年2月,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成立,宗亲们为弘扬祖德,崇宗敬祖,激励后人,在国内外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于2003年5月祖祠回归。祖祠正堂,按原貌修复。是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兴工,2005年夏正堂主体修复,接着右边横屋赎回修缮,并完善祠内外设施,至十月底全面竣工,祖祠面貌焕然一新。
此次重修是在仅存残败屋体基础上按原貌修复。正堂三进及门楼、两廊,从地板到瓦面全部更新;栋梁桁桷等用百年以上树龄的木材,神龛、屏风、门板则用五十年以上树龄的木材;油漆用福建漆、贴金用香港金箔;三堂地板及走廊、天井均用花岗石板;屋顶琉璃瓦全部选用名牌产品;神龛设正龛和四个侧龛(左右各二个),神主牌用特定柏木精制。横屋十间恢复原貌,全面装修。整座祖祠恍若新建,光彩夺目。
工程浩大,历时二年,共耗资人民币壹佰六十余万元。幸赖国内外广大宗亲热心支持,共襄盛举,出钱、出力,孝心感人,功德无量。在这次重修祖祠中,桂清姑(叶剑英基金会原会长)功不可没,她在江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回归祖祠上起着关键作用,并带头捐巨款;带头捐巨款的宗亲还有开凤、志勇等;纯海宗亲独资捐款回归祖祠正堂。此外,印尼侨领德新宗贤、毛里求斯寿先宗贤夫妇、台湾一达夫人黄蔡秀英等热心捐资。江夏文化研究会会长豪荣宗亲,带领本会同仁,出钱出力,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功在当代,光耀千秋!
建祠至今,近二百七十年,梅州黄氏人才辈出,例如:黄遵宪,清朝著名外交家、爱国诗人;黄斌全,清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1790)武进士,曾任清朝太傅(从一品);黄慕松,中华民国蒙藏委员长、广东省政府原主席。黄琪翔,民国四星上将,中华人民共和水利部部长及国体委副主任;主政南粤十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原省长黄华华;长期在全国政协、中国侨联担任领导工作,全国妇联原副主席黄甘英;以及黄基、黄百韬、黄延桢、黄任寰、黄国俊、黄和春、黄元昌、黄维恕、黄维廉、黄镇球、黄子卿、黄丽雅、黄震球、黄伟文、黄旭辉、黄茂春、黄桂清等许许多多进士、举人、将军、院士、大学校长、社会名人。还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村出了三将廿四校(梅江区西阳黄坊村)、一村四将军(梅县松源镇宝坑村)等典故。祖德宗功,福荫致远!
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班子,在卫昌会长领导下,正积极请求政府将梅州“黄氏祖祠”列为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紧锣密鼓进行,有望早日实现。
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
  ( 梅州市黄氏宗亲联谊总会)
2015年10月13日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黄氏祖祠”简介
梅州“黄氏祖祠”座落在梅州市老城內孔子廟側,即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江北南门考院前13号,是梅州各县(市、区)黄氏的总祖祠。
“黃氏祖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间,至今268年,坐北向南,癸山兼丑。正堂三进,横屋十间(專供黃氏學子讀書居住之用),建筑总面积908平方。,祖祠构建讲究,前环锦水,后依金山,钟靈毓秀,佑丁财之兴旺;右鄰圣殿,左衔考场,文曲星辉照,兆科甲之蝉联,时为嘉应州黄氏总祠(俗称黄家祠)。
据记载,道光八年(1828年)首次重修,计三龛神主牌,共5460余位。裔孙繁衍甚盛,居地达粤、闽、赣三省十三县,迁它省及海外者未知其数。祖堂香火鼎盛,闻名遐迩,其时已建祠八十年也。
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太平军石镇吉部入梅,同治四年(1865年)仲冬太平军康王汪海洋部入梅,连驻祖祠,时间较长,致使破坏严重。后经众裔孙筹资大修,经五、六年的努力,至同治九年(1870年)始获竣工。时为一百二十年矣。
祖祠经上次大修后,又经历漫长岁月:外强入侵、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内战争等,祖祠长久失管、失修,导致破败不堪。
2002年2月,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成立,宗亲们为弘扬祖德,崇宗敬祖,激励后人,在国内外宗亲的共同努力下,祖祠于2003年5月回归。祖祠正堂,按原貌修复。是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兴工,2005年夏正堂主体修复,接着右边横屋赎回修缮,并完善祠内外设施,至十月底全面竣工,祖祠面貌焕然一新。
此次重修是在仅存残败屋体基础上按原貌修复。正堂三进及门楼、两廊,从地板到瓦面全部更新;栋梁桁桷等用百年以上树龄的木材,神龛、屏风、门板则用五十年以上树龄的木材,油漆用福建漆、贴金用香港金箔,神龛设正龛和四个侧龛(左右各二个),神主牌用特定柏木精制。横屋十间恢复原貌,全面装修。整座祖祠恍若新建,光彩夺目。
此次工程浩大,历时二年,共耗资人民币壹佰六十余万元。幸赖国内外广大宗亲热心支持,共襄盛举,出钱、出力,孝心感人,功德无量。在这次重修祖祠中,桂清姑(叶剑英基金会原会长)功不可没,她在江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回归祖祠上起着关键作用,并带头捐巨款;带头捐巨款的宗亲还有开凤、志勇等;纯海宗亲独资捐款回归祖祠正堂。此外,印尼侨领德新宗贤、毛里求斯寿先宗贤夫妇、台湾一达夫人黄蔡秀英等热心捐资。江夏文化研究会首届会长豪荣宗亲,带领本会同仁,出钱出力,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功在当代,光耀千秋!
建祠至今,近二百七十年,梅州黄氏人才辈出,例如:黄遵宪,清朝著名外交家、爱国诗人;黄斌全,清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武进士,曾任清朝太傅(从一品);黄慕松,中华**蒙藏委员长、广东省政府原主席。黄琪翔,**四星上将,中华人民共和水利部部长及国体委副主任;主政南粤十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原省长黄华华;长期在全国政协、中国侨联担任领导工作,全国妇联原副主席黄甘英;以及黄基、黄百韬、黄延桢、黄任寰、黄国俊、黄和春、黄元昌、黄维恕、黄维廉、黄镇球、黄子卿、黄丽雅、黄震球、黄伟文、黄旭辉、黄茂春、黄桂清等许许多多进士、举人、将军、院士、大学校长、社会名人。还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村出了三将廿四校(梅江区西阳黄坊村)、一村四将军(梅县松源镇宝坑村)等佳话。祖德宗功,福荫致远!
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班子,在卫昌会长领导下,2015年8月8日正式启动梅州“黄氏祖祠”申报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进程。
在梅江区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宗亲的大力支持下,如区人大黄国平常务副主任关心和黄悦文宗亲为“黄氏祖祠”勘探、绘图、制图等工作出钱出力(为祖祠节约了六万元以上),黄闽昌等常驻祖祠宗亲积极认真地做好前期各项工作。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的考察、专家论证等。
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下发“梅府字[2016]13号”文《梅州市人民政府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我梅州“黄氏祖祠”名列其中。成功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并对繁荣我市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强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们一定要把梅州“黄氏祖祠”保护好,方对得起列祖列宗和伟大的中华民族,以及广大黄氏宗亲。
广东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
2016年7月8日

恭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