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18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数据显示:
2018年第三季度,北京和上海的平均薪酬均已达上万,分别为10670元和10015元。而我们的大杭州,也不示弱,以8798元的薪资水平列于排行榜第四位。而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也已达到了7850元。
排行榜太扎心,看看网友的评论压压惊:
@citna_mor:嗯,姚明潘长江平均身高180,我和王健林平均资产几个亿,有用么?
@目标年薪50万:还好我是四线小城市,没有上榜,不知道平均工资多少,月薪不到10万不用慌
@时间让你记住了谁:看完之后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把大家腿都扯断了
@泊珀:我这个三千的一下被平均到了七千,差的那四千谁补给我
@ru_nhard:评论都打扰我做中国梦了
@holasherlock:平均数据?? 是不是有的人一个月10几万跟几千的平均了一下?
@小99的恶魔:恭喜恭喜,这样2020年就可以全面脱贫了~
@jamesroger源源源君:你确定是工资不是花呗额度???
@村里有棵树:虽然我们工资低,但我们平均工资高呀~
总是被平均,总是被扎心,幸好在一次次拖后腿的经历中,我们修炼出了火眼金睛,总能找到这些刷屏数据的bug。
“平均数”太假
数学老师曾说过一句真理:平均数容易受到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和王思聪平均一下,我们也是亿万富翁。平均数的世界太美好,可惜现实真的很残酷。别人月薪12700,你月薪3000,平均工资就是7850。
众数、中位数、标准差这些数据哪去了?就给一个平均工资一点都不够看呀~
实现不行,加上个工资区间统计,展示下大家工资集中分布的情况,如3000-4000元的占百分之几,4000-5000元的占百分之几,5000-6000元的占百分之几。这样不是更有参考意义嘛?
招聘月薪和实际月薪是两个概念
数据来源于智联招聘,而智联招聘的统计在于用人单位在网上公布的薪资。但我们都知道,招聘月薪和实际月薪实际上是两个概念。
有的公司着招聘网页上公司会写工资3000-5000,然后实际月薪却只给3000。
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网上标明月薪一万以上的,等面试后才发现该岗位的高工资是因为和业绩挂钩,这类岗位是只要有业绩,月薪3万不是梦,而没有业绩,养活自己都可能有问题。
还有一些公司在招聘网上发布的薪资待遇会把五险一金等福利待遇计算在内,这也让统计出来的招聘月薪明显高于实际月薪。
以招聘信息上的薪酬范围为数据来源,用上下限取平均数,可想而知,用这样的数据来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也不用看了。
数据对象没区分
最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数据竟然没有区分对象,校招实际上是本科,硕士,博士一起在竞争,没有区分对象,把本科、硕士、博士的薪资水平拿来一起平均,这不明显的就是要让本科被平均吗?
毕竟,平均工资不只有地区、行业的区别,还有不同对象的差别。这样不加区分的排行榜,一点都不方便对号入座,哼╭(╯^╰)╮。
有网友说,每次都拖后腿,但其实我们已经在努力跟上社会的步伐。这样的工资待遇,只会让穷人越来越觉得没盼头了,那么辛苦拼命的,也只能赚个平均工资的一半左右,换你,你会是什么感受?也许,负面情绪就由此产生了。
为了避免自己的好心情以后被这样的数据影响,所以下次一定要记住了,如果不小心被平均了,千万不要太认真,不盲信数据不随意扎心,搬好自己日常工作的每一块砖,就足够了。
况且真实的月薪是多少,我们做hr的心里还能没点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