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与服务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城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并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智慧管理与服务一级指标下分为政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专项应用3个二级指标,其中又包括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安全、智慧社区等23个三级指标。
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1)公共教育服务。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目标人群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便捷度,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打造“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统一规划系统、实施集中管理,通过中心平台实现各市公共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学校、家庭、老师、学生、家长、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2)劳动就业服务。指通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就业服务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力,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社会保险。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的保障水平。
(4)社会服务。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服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
(5)医疗卫生。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实现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全市“一卡通”,电子健康档案(her)全面共享,解决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实现对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通过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并促进社会舆论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
(6)公共文化体育。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服务面,提高广播影视接入的普及率,通过信息应用终端的普及,提升各类人群获得文化内容的便捷度,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率。
(7)残疾人服务。指在提高服务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
(8)基本住房保障。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的便利性,提升服务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