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首届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农村淘宝店。据专家预测,未来农村网购市场或将超过城市。然而时至今日,农村淘宝店仍停滞不前,并没有发展壮大。
农村淘宝店不仅仅是买东西,而且还可以卖东西。那么这个村子里的网店怎么做交易的呢?
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比如村民在电脑屏幕上看中了一件衣服,可以直接找到“农村淘宝”店主,让他帮你下单填地址。而当你收到货后,也不必急着付款,先穿了再说。如果你觉得满意,那就去店里付款,如果不喜欢,也没问题,直接把衣服交给农村淘宝退货即可。
至于卖就更方便了,地里的板栗熟了,只要给店里来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上门拍照议价,然后你的土产品就上了 淘宝网。接到订单后,发货即可。买家确认后,村民还可以选择现金或汇款两种方式收钱。
当年阿里的本意是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交易,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增加就业。并由此推出农村淘宝合伙人制度,并推出很有情怀的宣传口号:无忧退换,免费送货进村,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刚推出之时吸引一些青年返乡做农村淘宝,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农村淘宝店主小涛说:“虽然村民们对网购一直抱有不信任感 ,但在农村淘宝店开张时,还是有很多村民们抱着新鲜感和实惠来光顾。然而只要有一二例质量退换物流等费用问题就会很快没生意,村民之间的闲聊乱说比网上的差评师影响还大。”
当然这仅仅只是农村淘宝店的难题之一,其实还有很多困难。农村的交通物流成本过高,村民的需求无法满足,商品认知不足,村民居住点过于分散,相信熟人小店而对网店一直有所疑虑,以及阿里人合伙人制度对创业者要求过高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农村淘宝店的发展。
正因为这些难题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阿里的万个农村淘宝店时隔三年仍不见壮大,反而有些农村淘宝店开张没多久就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