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卿美
开公司、办企业,没有什么时候能比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更加渴望强盛。作为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开放,洋务运动轰轰烈烈搞了三十年,创办企业无数,引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他们都是洋务运动的具体执行者,大批的工业企业、大批的“中国第一”都诞生在他们手里。那么,作为与洋务运动关系最为紧密的李鸿章,他到底又创办了多少企业呢?
洋务运动的企业一般分为军事工业企业与民用工业企业。初期以军事工业企业为主,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被洋人打怕了,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希望通过兴办军事工业来全副武装自己。比如各种机器局、制造局应运而生,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说白了,这些就是军工厂,以大量生产军火为主要目的,各种枪炮、子弹、炸弹等。那么,李鸿章创办了几个企业呢?
通常人们说,洋务运动有四大军工企业,分别是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堂。而这四大企业中,有三个在李鸿章的手中诞生。这几个企业中,又以江南制造局最大。江南制造局的前身是外国开的一个铁厂,也是为清军生产军火。1865年6月,被清政府收购,由李鸿章具体负责。随后不断壮大,分厂就开了十几家,仅仅技术人员就有2800人。这个企业不仅可以生产枪炮、弹药,还有各种机械、轮船。最夸张的是,还有翻译馆,居然还有文化教育功能。
与此同时,金陵机器局也在创办中。江南制造局在苏州,金陵机器局在南京。两个地方那么近,为何同时创办个巨大的军工企业呢?因为李鸿章苏州调到了南京。在苏州当巡抚,在南京当两江总督。似乎可以这样推想,李鸿章官居高位,必须有自己便掌控的军火资源。另外,江南制造局虽说是已经被收购过来,但很多核心技术仍被外国人控制着。所以,建立一个自己的机器制造局就尤为迫切。总之,金陵机器局也很厉害,1888年,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门带车轮移动的架退克鲁森式膛炮诞生,由此名声大震。
李鸿章没有等到这种大炮的诞生就被调往了直隶。到了直隶,李鸿章仍沿袭老套路,开办机器制造局。走一路,开一路。于是,天津机器制造局又在李鸿章手下红火起来。其实,天津制造局早在1867年便诞生,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开始叫“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小于江南制造局。李鸿章当上直隶总督后,就直接接管了此企业,改名为“天津机器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
除了以上三个“大国企”以外,李鸿章还创办了众多民用企业。1872年,李鸿章创立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如果说前边的各种机器制造局完全属于官办的话,轮船招商局则是官督商办,而且还第一采用了股份制,可以公开募股。李鸿章的贡献在哪里呢?在于将一个混乱的轮船航运公司改为轮船招商局,而且分局遍布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等地。改制不容易,赚钱更不容易,而轮船招商局仅仅用三年时间,就赚回1300万两银子。
开办轮船招商公司在当时有很大风险与阻力的。因为清政府一直担心中国的轮船被外国控制。但通商口岸的来往的商人又必须依靠租船运输,初期生意都被外国人做了。清政府又不想放弃这块肥肉,于是,很多人就建议组建自己的轮船招商公司,有的人提议递交上去石沉大海。最后只有李鸿章的得到了信任,准许他来创办企业。
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官商合办的企业(清朝灭亡后,改为商办企业),也是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也正因为如此,此企业的基因非常强大。直到今天,轮船招商局仍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孕育出了招商局集团,走出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大企业。
轮船招商局的成功,也让李鸿章的信心大增。在这期间,李鸿章的权力也如日中天,李鸿章创办企业开始进入遍地开花阶段。有钱有权好办事。李鸿章开始涉足能源、纺织、铁路、电信等行业。比如矿业,先后就有、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开平矿务局。而开平矿务局正是轮船招商局直接投资创建的。此外,还有各种金矿、银矿,如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三山铅银矿、河北磁州煤铁矿。在纺织行业,有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华盛纺织总厂。铁路方面有唐胥铁路、津沽铁路。电信方面有天津电报总局、上海电报总局。
也许这还不是李鸿章创办企业的全部,但已经看出,李鸿章的企业全部涉及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李鸿章虽然是为国家办企业,做国企,但应该有一份自己的私心,那就是办的企业越多,影响力越大,自己对国家政治经济的控制能力就越强。
说李鸿章是大老板真不为过,李氏集团的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如果李鸿章也股份享受分红的话,那中国首富就绝对不是别人了。什么胡雪岩、盛宣怀等人根本排不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