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风口看着像是冷清了,但ar应用正在源源不断涌现,加速落地。
文|轩辕镜
责任编辑 | 朱丽
来源 | 中外管理杂志
临近2017年年底,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新零售变革的基础技术,ar(增强现实)的应用创新火爆了起来。
在圣诞销售季,宜家不仅为1.4万名工作人员提供vr头显,而且投入了可以查看超过2000种家具的ar应用——相比于偏理想化的vr应用,ar增强现实应用要现实得多,只要消费者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让宜家店面变成一个虚实结合的新商业物种。
在国内,京东则在2017年12月20日推出“ar视界”,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可以让消费者在线看一款冰箱时,能“打开”冰箱门查看内部结构。
同样是在12月,阿里巴巴和星巴克合作,在上海创造了和人们印象中不一样的咖啡店。让顾客能够通过手机ar“扫一扫”烘焙机器,即在店里“看见”咖啡的加工过程,乃至每个器皿如何发挥作用。
应该说,ar应用的加速落地,对文化产业的新产品拓展、展现方式迭代,以及传统商业渠道的洗牌,都会带来意义深远的助推作用。
1
宜家店面的ar延伸
家居用品巨头宜家的ikea place,可以与苹果新的arkit技术和ios 11配合使用。据了解,仅仅酝酿了七周的时间,该应用就已经覆盖了2000款产品,包括宜家所有的沙发、扶手椅、脚凳、咖啡桌和许多储存解决方案。
ikea place从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上就提供了一幅场景,让我们看到手机改变购物方式的可能:
用户在手机上下载该应用程序之后,可以使用设备对想要放置宜家物品的地点拍一张照片。然后,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上挑选产品时,就可以将产品图插入之前所拍的照片中,并将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用户还可以分享或保存这些图片,并使用该应用程序来询问价格和订购产品,然后在当地门店进行购买(应用程序的后续版本可直接购买)。
与以往类似应用不同的是,宜家将图像以3d物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符合拍摄地点光线的阴影以及产品材料的质地。此外,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移动物体时偶尔会出现的延时也消失了,而且宜家声称该应用能以98%的准确度自动将型号恰当的产品摆放到所拍图片中。
宜家数字化转型的负责人michaelval-dsgaard表示,近几年来,宜家已经在3ds max(之前被称为3d studio的autodesk软件)中拍摄了库存目录,最近已经在使用产品逼真的渲染图而不是照片本身了。
2
vr热潮已过,“兄弟”ar却蒸蒸日上
这两年人们都感受过vr的大热潮,即使2017年圣诞节前,根据astound commerce调查1000名来自美国和1000名来自欧洲消费者的结果,依然发现:有超过1/4(约27%)的消费者表示将使用vr来帮助自己选择产品。
可见,消费者对这些科技创新是持开放态度的。但近两年热闹之后,人们发现vr冷清了下来,作为混合现实的ar则要吃香得多。
ar技术,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嫁接在现实世界中。
实际上,和ar有关的应用还有非常多,例如利用ar技术来分析食物营养、利用ar来堆积木,苹果公司自家的、利用ar进行表情捕捉实现animoji表情包功能等。
3
为何vr遇冷,而ar大获成功?
主要一个原因是ar的应用成本更低。如果你想要玩vr,那就得购买专门的vr设备。昂贵的vr头盔自不用说,就算是普通的vr眼镜,也是一笔成本。
此外,这种成本还包括改变用户行为习惯的成本。与vr相比,ar只需要手机就可以实现,完全不需要增添额外的硬件。手机只需要带有陀螺仪、加速度感应器、定位系统、电子罗盘、摄像头等部件即可实现大量的ar功能,而这些部件如今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
再有,ar能广泛应用于大量场合,用户在街头、在车上、在家里都可以玩ar,但vr就不一样了。同时,ar得到了行业巨头的大力推动——苹果推出了arkit,而google则推出了arcore。
总之,ar的实现要比vr更贴近现实。vr风口看着像是凉了,但ar应用却源源不断涌现。
4
阿里vs京东,ar对决局面正在形成
在中国,近期阿里巴巴正把ar带进星巴克和联通营业厅,以实现更多的新零售形态。
2017年12月5日,星巴克上海烘焙坊开业,在这里,星巴克与阿里合作,后者将ar技术与店面密切结合,让消费者有了新的体验方式。消费者能看到庞大的烘焙机,还能通过手机ar“扫一扫”了解咖啡的加工过程,甚至是每个器皿的作用。
此前的10月份,阿里ai labs就宣布开放开发者平台,而在此之前,阿里已经做了不少的ar 尝试。例如从2016年“双11”开始,阿里提前会开启ar“捉猫猫”抢优惠券活动,2017年,随着苹果arkit和谷歌arcore平台的发布,阿里在ar上的尝试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是“双11”前“捉猫猫”,还有开启ar任意门与明星互动,甚至让范冰冰的虚拟分身直接穿越到消费者家里。
阿里巴巴的对手京东,也没有放松在这个领域的布局。2016年12月,京东发布“天工计划”,以3d建模、自动建模工具为技术核心,旨在利用技术构建全新的电商购物体验。2017年12月20日,京东发布“天工计划2.0”,此次升级带来了京东天工ar开放平台、京东ar视界、京东试试三大业务产品。这三个业务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具革命性的虚拟购物体验。例如,当消费者在线浏览一款冰箱时,除了可以720°查看,还能够“打开”冰箱门查看内部结构。
不仅如此,3d的展示模式为商品融入了更多丰富信息,像冰箱的制冷系统、食材的保鲜系统、冰箱容积都可在3d画面中以动态效果表达出来,极大地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使原来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了解产品的方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据透露,目前京东也在针对google的arcore和苹果的arkit进行开发,提升目前已有的ar购物体验。
对于行业内合作伙伴来说,京东会通过技术开放、资源开放、服务开放带来积木化的“ar+”无界零售解决方案。
相比于阿里和京东的热闹,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也没有闲着。
2017年12月15日的消息显示,qq新推出了“qq-ar”功能:用户拿起手机打开qq软件,通过右上角的“扫一扫”对准杂志封面,封面上的人物就动了起来,为用户读一首诗或播放一大片;扫一扫饮料瓶上的表情,就可以在手机屏幕里看到相关动画……
“qq-ar”的目标,旨在以手机为媒介,人与物体间产生有趣的互动。
5
“虚拟上门服务”推动服务创新
ar的新应用,不仅在营销和渠道环节发挥作用,在服务环节的创新也正在出现。
2017年12月20日,波特兰初创公司streem宣布完成17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streem旨在通过增强现实(ar)、现场直播和智能手机等,帮助上门服务的技术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成本。
streem的应用主要是在专业人员亲自上门维修前,先通过“虚拟上门服务”对问题进行判断,并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从而避免浪费时间。除了技术人员外,客户也可通过streem的应用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高清视频发送给专业技术人员,让他们通过数字工具箱进行测量和标注等。计算机视觉技术能自动检测出家电的品牌和型号,技术人员可直接使用激光笔进行指导,并在3d投影上用箭头进行说明。该应用是基于苹果arkit创建的,可存储照片、视频、笔记和数据。
streem首席执行官ryan fink表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时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利用,而通过streem应用,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宝贵经验,为自己和客户带来便利。”
如今,除了这些初创公司,诸如亚马逊、porch、pro、thumbtack、taskrabbit等也都在努力寻找上门服务人员与客户对接的新方式。但streem更关注的是技术人员在上门前对问题就已经进行了初步判断这一步。
观察当前日益明显的ar创新趋势,应该说,ar对商业产业链的改造,不是噱头,而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正如嘉御基金创始人、前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所说:传统零售受面积的影响,产品陈列受限,但如果把“虚拟店”搭起来,甚至挑战电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