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互联网创业,小而美也能突围

县域经济大有可为一二线城市作为互联网的沃土,吸引着大量的创业者去开疆扩土。各类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且都已经产生明星项目或是独角兽企业,在资本和人才大量进入一二线城市的情况下,普通创业者的竞争力慢慢变得不那么明显。于是开始出现人才回流,部分创业者离开一二线城市,下沉到县城寻求发展。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城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县域经济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与一线城市人际关系不同的是,县城是一个熟人社会,生活节奏较慢。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在一个小区域就能满足的供需关系,生活简单便捷。
互联网能给县城带去什么?互联网+也是为了让生活更加便利,据笔者了解,类似于滴滴出行、美团、饿了么等生活领域的互联网项目目前在县级城市的市场需求并不大,县城里出租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还是挺普遍的,招手即停,县城本身又不大且家庭自有车辆的人群基数也很大,所以滴滴的需求很少。再说说外卖o2o,县城的生活节奏本身就很慢,县城居住基本是家庭为住,做饭是每天的工作,就算不在家做饭也会叫上三五朋友一起出去吃,图个热闹。
那么互联网到底能给县城带去什么改变?创业者在县域经济的基础上能从什么地方切入?
地方门户是对外的窗口前文提到县域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覆盖的人群是整个县城的人,包括乡镇、农村。县城管辖的人口从几十到上百万不等,而县级下面的乡镇农村每年有大量的青壮力外出务工。家是每个人心里最温暖的地方,不管人在哪,都心系故乡。所以笔者认为县域项目应该是要为县城所有人群提供服务的。以信息分发为切入点,提供本地生活、消费信息和情感交流,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地方民间门户窗口。
地方门户窗口是办给地方群众看的,满足地方群众需求了、地方群众登陆的多了,才会具有商业价值。地方群众上网查询最多的是地方新闻、房产信息、人才信息、婚介交友信息、二手信息、本地各类服务机构的电话信息、商户的促销信息等。
地方门户是地方媒体的有效组成部分,有其合理存在的意义,只要认真调研、合理规划、精心操作、持续发展必然能在地方媒体中获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