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捣蛋到底该不该管教?该怎么管教;该有学校管还是家长管?


调皮捣蛋的:是有一部份人做了老板,但也有一部份人做了别的!
每个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可以理解!
我们都是这么上学过来的,调皮捣蛋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往往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
讲道理一般是没有用的,碰到软趴趴的老师,还会爬到老师头上去!
当然有些老师的下手可能过重了!
如果从:老师.家长的身份中出来;客观.公正的讲-你认为该怎么办!

说起来比较复杂,并且容易令人走极端。孩子嘛,我个人认为顺其自然最好,特别在情感上要重视。

主要是在学,一个学生的行为会影响另外的学生。如果是以前的在家里读就顺其自然好了。

没有规矩,怎成方圆,支持适当体罚,只要不以伤害身体为目的
,有些出手太重可能是在气头上,如果能出台体罚标准,反而会心平气和地实施体罚.(个人观点)

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很正常
希望孩子改变,父母先要变
2015-03-13
  本报记者 陶晓宇
一向很听话的孩子,突然像变了个样,不爱学习;父母越是要求,孩子越是跟父母对着干……《好几个高中男生遭遇成长的烦恼 做心理咨询师的干爹带他们走出阴影》一文本报在3月4日报道后,记者接到不少读者来电,都是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记者采访心理辅导教师后获悉,大多数亲子教育上的这些问题,都源于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是被父母塑造出来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在家长身上,希望孩子改变,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尤其是父亲,父亲角色的缺位,是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让孩子能安全度过青春期,爸爸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孩子“平起平坐”。
好孩子突然变了个样
打电话来的这些家长,家里都有念中学的孩子。情况大同小异,小学时很听话,进入中学后,开始变得不听话,成绩也掉下去了。自以为家教很严格的这些家长,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孩子怎么会变样啊?
一位年近古稀的老爷爷,看到报道后打电话给记者,称自己的孙子本来很懂事,但到了初中后,个子变高了,心理反而变幼稚了,常常偷偷玩电脑游戏,不好好读书。父母管教很严格,但就是没有用。眼看着马上要进行中考,爷爷心里很着急。
无独有偶,一名越城区的父亲,见了报道后,向市妇联心理咨询师钱国正讲述他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孩子和同学、老师没处理好关系,导致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退步。于是,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转校,父母确实帮孩子转了校。然而,转校后学习还是没有进步。孩子再次提出转校,父母很生气,开始批评孩子,并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生气了,称要离家出走。父亲说“你走就走”,孩子果然转身就走。父母连忙去拉孩子,孩子却说“不要过来,过来就死给你们看”。这位父亲说,我都是为孩子好,可是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逆反心理是正常现象
华舍中学心理辅导教师俞和军,是绍兴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他说,青春期一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逆反心理,这很正常。家长觉得他不正常,是因为家长总是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他,跟他交流时也常常指令式,这样才导致孩子走向极端。
市妇联心理咨询师钱国正,常应邀给小学6年级家长讲课。他说,进入中学,孩子开始要进入青春期,生理急剧成长,而心理的成长却相对滞后。这时,孩子自我感觉开始成长,想要努力摆脱原来的幼稚和束缚,不断证明自己。心理也变得自尊、敏感。在行为上,表现喜欢给自己作主,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能力。而对父母的指令,一旦他基于自己的认知认为不当,就会产生排斥。这些变化都是很正常的。孩子发生变化了,父母也要与时俱进,理解孩子青春期特性和青春期需求,并调整与孩子的交流和相处方式。
父亲缺位易导致逆反
去年,越城区一重点中学高二男孩因为厌学、成绩急剧下降后,由父母带着,去咨询钱国正。向来成绩很优秀的男生为何会厌学?钱国正和孩子单独进行聊天,最后找到问题的原因竟是高一时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原来,高一时,这名男孩给女生递了一张纸条,一同学看到后,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找这名男生谈话时,说了一句“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啊”。从此,这个男生再也不信任这名教师,不喜欢这名教师上的课,后来发展到不喜欢所有的教师。钱国正说,孩子很敏感,教师一语不慎,就成了孩子的一个结。而同时,也说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没处理好,相互间缺少沟通,孩子发生了问题,家长既不知情,也无所适从。就变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坎。后来,钱国正找到这名教师,教师已经不记得有那么回事了。但他还是很大度地向学生表示道歉。之后,这名学生的心结才解开,整个人的状态很快调整过来。
俞和军有一个女儿,作为父亲,女儿从小学到高中,每天走出家门前,他都会给她一个拥抱。他说,很多父母的关爱,主要停留于物质层面,对内心世界的关爱不足,尤其是父亲。父亲角色的缺位,是青春期逆反心理极端化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十分强烈,迫切需要得到认同,尤其是来自父亲的支持。有时候,父亲的一声问候,一个拥抱,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被认同。
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经历丰富,观念正确,更理性看待问题,因此,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殊不知,这种强制的思维灌输方式,孩子哪怕表面上服了,内心也不会接受。对此,俞和军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和孩子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风暴。

这个主意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