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爆红”的黄秋葵你吃了吗?营养价值虽然较高,但别把它当作神话


降血糖、保肝强肾、预防癌症……因为被冠以这些神奇的功效,今夏一种名叫“黄秋葵”的蔬菜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不知道不认识”到“不敢吃不会吃”,再到“烹煮煎炸”各种吃法的探讨,黄秋葵似乎一夜之间就“火”了,不但跻身于各家饭店的菜单上,在各大农贸市场也十分“受待见”。
价格走低销售紧俏
  保健作用吸引市民
  昨天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文昌路农贸市场,不少摊位上已经没有黄秋葵的身影了。“明天早点来。”一位摊贩告诉记者,现在黄秋葵很紧俏,早就卖光了,“因为保健功效,上了年纪的人买得较多。”
  据了解,目前正值本地黄秋葵上市期,各农贸市场从售价7元至10元不等(每500克,下同),相比年初时近20元的卖价,现在的确是食黄秋葵的好时候。“现在光散卖的量一天就有30斤左右。”自从上市以来,这种像青椒,但比青椒更棱角分明,表面还有一层细细绒毛的蔬菜就吸引了不少顾客。新月农贸市场摊贩小蒋每天要不断地回答客人的问题:“这是什么菜?是辣椒吗?”“什么是黄秋葵?”“好吃吗?”“怎么吃?”
  有些顾客对黄秋葵一无所知,也有些顾客就是“冲着黄秋葵的大名来的”。“开始吃还不习惯,感觉黏黏的,后来换了一种方法做,觉得还不错。”市民熊阿姨听朋友说黄秋葵有降血糖的作用,今年已经吃过好几次了。“现在青菜都要四五块了,黄秋葵8块钱也就不觉得贵了。”
  除了农贸市场里的散客,大、中型饭店也是黄秋葵的主要消耗地。“周边几个饭店都是我在配菜,有饭店一天就要近20斤的黄秋葵。”小蒋说,今年8月黄秋葵的销量明显比去年同期多。
  梅湾清园酒店厨师长王文也告诉记者,黄秋葵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我们酒店五六年前就有这道菜了,但一直不好销,处于卖卖停停的状态。现在,每天有一半的顾客会点这道菜。”如今,黄秋葵已经作为四季常有的蔬菜品种被摆上了这家酒店的货架上,消费者可以选择葱油、白焯、酱爆、清炒、冰镇等多种烹饪方法。
保鲜难不宜长途运输
  农残含量相对较少
  市面上销售的黄秋葵一部分是本地农户自产自销的,还有一部分是从上海、山东等地运过来的。昨天,小蒋从摊位上分别挑出本地和外地的两根黄秋葵告诉记者:“外表有些发黑的是外地来的,比较光亮的是本地产的。”
  据了解,因为黄秋葵保鲜较难,时间一长就容易老掉、发黑,加上冷冻技术跟不上,所以长途运输较少。继祥蔬菜批发部的王老板今年第一次做黄秋葵批发生意。“咨询了一些老顾客之后,我才决定每次从山东进货时顺便带十几箱(1箱20斤)黄秋葵到市场里卖。”王老板说,一开始不敢拿多,卖不出去隔两天就坏了,因为从山东采摘运至嘉兴,要隔上一夜,不行的话还要冷藏。“后来慢慢大家知道了,都会来和我们订好数量,第二天拿货,现在每天能卖40到50箱。”目前,外地黄秋葵的批发价格为5元。
  在该批发部的宣传单上,黄秋葵被介绍为“中国奥运村专用有机蔬菜”,这些真是有机蔬菜吗?记者在包装箱上未看见任何有机认证的标识。嘉兴市农经局种植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月华则表示,所谓有机蔬菜是按照有机的种植标准来种植的,如不使用农药等,黄秋葵并非有机蔬菜。
  不过,张月华也表示,相对来说黄秋葵是农残比较少的蔬菜,“因为它本身有种气味,虫子不喜欢,所以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比较少。”
本地市场消费量有限
  不适合大规模种植
  市场价格亮眼,市民认可度增加,不少农户看中了黄秋葵的价值,种植黄秋葵的散户陆续增加,但鲜有大规模种植的。本来在服装行业工作的市民张先生今年在新塍镇大通村种了近10亩黄秋葵。7月初黄秋葵开始结果,张先生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在蔬菜批发市场,张先生的黄秋葵售价在4元左右。
  “我每天早上6点到7点采好黄秋葵,10点到11点进行大致分类,把虫子咬过的、不好看的挑出来,12点左右把黄秋葵送到批发市场。”张先生说,现在他租的地里每天黄秋葵的产量在150斤左右,高峰的时候有300斤,“温度高生长快,现在产量慢慢在减少。”对于后续的产量和未来的市场,张先生说还是个未知数。
  海宁市於家亭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鸿飞有两年的黄秋葵种植经验,他告诉记者,黄秋葵的亩产量大概是1500斤,但他们种植的黄秋葵并没有进入农贸市场,而是通过网络和饭店渠道销售到周边地区。
  据了解,早在1996年黄秋葵就被引进嘉兴了,但因为当时没什么宣传,市民对黄秋葵的认知度并不高,只有少数人种。黄秋葵真正引起市民的关注是在引进奥运蔬菜项目后,作为品种之一,黄秋葵开始被有组织地宣传和推广。
  张月华告诉记者,黄秋葵刚推广时价格较高,在2010年、2011年的时候零售价要20多元,过了两三年因为种的人多了,价格回落到2至3元,甚至1元多。现在,由于种植面积比当初少了,价格又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已经比较平稳了,“总面积估计不到2000亩。”
  “种植黄秋葵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采摘时间点的把握,一个是保鲜。黄秋葵卖不掉,老掉发黄就没有经济价值了,而且本地人食用黄秋葵还是很少的。”张月华说,正因为如此,黄秋葵一般是作为搭配品种来种植,大面积种植是比较少的。
求证:它真的那么神奇吗?
  号称“植物黄金”的黄秋葵果真有传说的这么多神奇效果吗?记者为此询问了几位专业人士。嘉兴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盛雄表示,无论是降血糖、防癌症,还是壮阳,目前都没有临床依据表明黄秋葵有这些作用,他认为,想要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多样化的饮食。
  市农科院经济作物与农产品加工研究室工作人员吴剑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黄秋葵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肪在蔬菜中含量较高,且黄秋葵含有降“三高”的活性物质,但含量较低。“黄秋葵虽然营养价值较高,但毕竟是一种蔬菜,人们一次性食用量不会很大,能作用于降低‘三高’的物质摄入量很少,降‘三高’的作用也微乎其微,所以靠其来治病是不可靠的。”
  至于“壮阳”的说法,吴剑更直言不靠谱,无从考证。同时,他建议市民购买黄秋葵应选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果实,这样大小的果实各项指标较好,味道鲜甜,太小太嫩的话没有营养物质积累,太长的就老了,口感不好。(南湖晚报)

干啥都是一窝蜂:lol
我吃了就肚子痛,不知道怎么回事。
多吃蔬菜,还是好滴。
少吃回锅肉,哈哈

这个听说是好东西!在台州那边是冷菜。。。
其实我更喜欢红烧肉
吃过一次,有股清香,我觉得不是很好吃。
为什么我觉得一点都不好吃呢,滑滑的
我家自己种的
还是回锅肉有嚼劲呀
自己家种了几个平方的秋葵,刚开始基本上隔一两天就吃一回,直接水里煮熟,然后捞起来酱油沾着吃,后来越生越多,吃腻了
哈哈!
红烧肉更符合“大块吃肉”的定义。。。

这个可以有,哈哈
没有小白菜好吃
微信上谣言太多,尽管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写得很好,但我基本上不信,早就对黄秋葵这种菜质疑了,因为没有现实证据支持这种观点,而我的堂弟和堂弟媳象个傻子那样盲信,拼命在吃这种蔬菜。其实写这种材料的人八成是那些写手和黄秋葵生产销售者联合起来的炒作。现在又微信上说吃泥鳅和黄蟮会吃进寄生虫的,这也完全是个谣言,一,没有任何事实证据证明这个观点。吃龙虾吃出事是有的,但黄蟮泥鳅从来没有的,因为有的龙虾生活工厂外排的污水沟,龙虾会吸进有毒化学物质,一百度高温是不能有毒的化学物质分解。二,一般的食物只要烧熟煮透,寄生虫基本百分之百杀死。因为构成寄生虫的基本单元是蛋白质,蛋白质在一百度高温几分钟必然会发生凝固而死亡瓦解。

先宣传,造势。然后上海广东这些中间商过来高价收购。接着一窝蜂全部都种。然后第二年全部滞销,等你求爷爷告奶奶的时候,上海广东的中间商又来了,超低处理价帮你收走。然后你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