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家庞志军:晋城根雕文化的呐喊者


庞志军为市民介绍根雕作品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记者 杨丽丽 宋岳廷)气势威猛的雄鹰、可亲可敬的弥勒佛、精致实用的根雕笔筒……走进庞志军的办公室,就像是不小心闯入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展览馆,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根雕作品。
今年48岁的庞志军并不是一名资深的根雕师,他经营着一家广告、园林绿化公司,根雕只是他的一个兴趣爱好。2016年7月,他组织成立起晋城市根雕艺术收藏协会,弥补了晋城根雕艺术的空白,从此,开始为晋城根雕文化的发展摇旗呐喊。
庞志军根雕作品“大展宏图”
因为喜爱开始接触
相比国内知名的根雕大师,庞志军真正开始接触根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也算不上出名,但是,在晋城,他的根雕作品却很受青睐。
2016年4月,777创意园文化庙会现场,韩女士在庞志军的根雕作品“母爱情”前观赏了许久,因自己与儿子同属猴,故对作品格外喜欢,表示想要购买,庞志军当时不舍得卖便婉言拒绝了她。可是没想到,庙会结束后,韩女士竟三次致电庞志军想要购买。
2016年7月,晋城市首届根雕艺术收藏作品展现场,庞志军带去的“幸福一家子”“龙飞凤舞”等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拍照留念,“没想到晋城本地也有这样精美的根雕作品,很自豪!”
2016年10月,山西旅游商品暨皇城相府首届金秋旅游购物节现场,庞志军的根雕作品“老鹰”被山东一游客看上,他不舍得卖,游客离开后又重新返回去购买。
……
“做根雕,最主要就是靠天赋与悟性。”庞志军坦言,自己在根雕领域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儿时扎实的美术功底是分不开的。
2015年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庞志军听朋友说起太行崖柏,“虽然四川、秦岭、河北、西藏等地都有崖柏,但是如果要论材质、形态、密度、姿态、油性等,必然还属南太行晋城的崖柏最佳。可是,守着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晋城本地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会做根雕。”庞志军就想自己试试。
“当时晋城还没有专业的根雕师,我专门到福建,看师傅怎么雕刻,买了专业的工具。”庞志军说道,从福建回来之后,他立刻到泽州县东下村镇购买了材料,自己动手雕刻,第一件作品“凤凰”就刻的栩栩如生,不少朋友都表示非常惊奇,纷纷感慨道,“没想到他还有这一手。”
“真正的根雕,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之根雕艺术家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而成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品。正所谓七分天成,三分雕刻。”为了更生动、多元化的展示根雕作品,庞志军除了自己翻书学习、购买模型外,还特意拜了国际根雕大师周厚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颜育田为师。“所谓百艺好学、一窍难得。这两个老师各有所长,一个擅长刻画动物,一个擅长刻画人物,对于我的根雕作品都给予了极大地帮助。”庞志军说。
如今,庞志军的作品已有30余件,包含“仙女献寿”“莲年有余”“大展宏图”等人物、动物、器物多种类型,大多已被喜欢的人出资购买。
庞志军在工作室制作根雕
勤奋练习提高自己
晋城的大多根雕爱好者只收藏不制作,但是,庞志军却有着自己的根雕工作室。“做好根雕,除了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勤奋练习。”
4月17日,记者来到庞志军的工作室,只见锯、木锉、凿子、刻刀、扁铲等各种工具轮番上阵之后,不多久,一件残木在他的手里就有了初型。“不能强求某种形象去人为过多加工,要尽量发挥自己的构思想想怎样最大限度保留元根材的自然形态。如果不能更多的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那么就失去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根雕具有不可修复性,他是个细致活儿。”庞志军介绍道,完成一件根雕作品,要经过选料、出坯、成型、修光、抛光、打磨等7道大工序近30道小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原料作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出坯,它直接决定了雕刻的形状。抛光是最难的,也是费时最长的,可以说如果完成一件雕刻作品用5天时间的话,那么,抛光就得用去3的时间。“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细节进行刻画,比如胡须、动物的羽毛等,师傅不仅要把握形,还要注意颜色的完美配比,每一次打磨都要格外小心。”
因为白天要处理公司大小事务,庞志军一般利用晚饭过后或者周六日的空闲时间做根雕,“经常会一个人在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做到深夜,刚开始的半年,视力下降特别快。”庞志军坦言,自己有时也会想要放弃,比如雕刻“老寿星”时,虽然原先已经在心里有了大致模样,可是在雕刻过程中,慢慢发现,越雕越雕不出理想的样子来,越雕越不像,每每此时,心里就会比较烦躁,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艺术需要静下心来做,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心急。”就这样,反反复复多次,经过他的随机应变,“老寿星”终于以另外一种别样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做根雕有时也需要胆大、自信,要会、要赶根据情况不断改变,这样作品才会更自然、更精美。”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庞志军根雕作品“莲年有余”
组织成立根雕协会
太行崖柏虽然是晋城根雕对外的一张名片,但是当地的根雕文化却不成规模。如何更好地发扬晋城的根雕文化,做大做强晋城的文化产业?这成了庞志军一直思索的问题。
2016年7月,在庞志军的组织号召下,晋城50多名根雕爱好者集聚一堂,成立起晋城市根雕艺术收藏协会。从此,晋城根雕艺术不再只是空白,根雕爱好者们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现在,大家经常会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协会进行展示交流,相互切磋。
“我们也经常会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展示活动,以便更好地展示大家的根雕作品。”庞志军说道,皇城相府、晋城美术馆、777创意园……只要一有机会,他都会组织会员参展,“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赞许,晋城本地的根雕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所了解,我们都感到特别的高兴。”
“其实晋城的根雕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由于根雕原料难得,价格又比较高,致使很多热爱根雕艺术的人只能望而却步。”庞志军知道,发扬好晋城的根雕文化,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他也希望,政府能够多加投入支持根雕产业的发展,利用好太行崖柏这一张名片,共同做大做强晋城的根雕产业。
厉害了哥
老庞威武!
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