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马路“香园”乘着音符华丽转身 它到底有多美一起看看


汕头外马路老建筑林立,从老邮政大楼、永平酒楼、水龙局到同文学堂,不同时期的老建筑,静静伫立在那儿,述说着光阴的故事。斗转星移,如今,外马路已不再有早年的华光,但那些老楼房蕴藏着段段传奇,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现在外马路门牌号为155号的“香园”,也是这么一栋有故事的老建筑。
近日,橄榄台关于香园改造及主人身份的新闻一经发布,便引起大量老市区保育关注者的点赞,很多市民也很关注其后续的维修进展。香园,这座曾在央视《城市1对1——汕头篇》节目中露脸的上世纪20年代建筑,确实让市民感到熟悉又陌生。在不同年龄的汕头人眼中,香园所对应的身份,有抽纱公司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大仓库、老人组活动室、幼儿园……甚至一度是咖啡厅,但这栋陪伴多代人经历了春秋的百年老宅,她,究竟应该是谁?还是且听她的主人李廷强带着记者一一展现,娓娓道来……
在本台上一期对香园现任主人、钢琴家李廷强的专访中,大家第一次清楚了香园的命名,源于潮阳人李香谷的名字。也第一次明了了,香园为何会改造为钢琴博物馆的故事。今天,橄榄台记者将通过更为直观的画面,带领大家进入改造中的香园内部,看看建成这座源自民国上海设计的汕头大宅的状况。
香园主体建筑是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二层红砖墙建筑,呈现“一主座五辅座”格局,楼高共两层,主体结构建筑面积1958.01平方米。
该建筑前后大体分“三进”,进门是宽阔的大厅,厅上还挂着一张黑白全家福照片,照片上的人衣着讲究、位置长幼有序,照片中间坐着的便是香园的购买者——李香谷,而他怀中的孩童正是他第八个儿子,也是香园现任主人李廷强的父亲李明添。
△李廷强(左一)所指的就是香园购买者李香谷
正厅背后,是通往二楼的楼梯间,因为在特殊年代被涂上了红彤彤的宣传标语,现在这面标语墙,也成为香园一个非常显著的标记。
香园的整体建筑大气、规整,左右对齐。一、二楼以大厅和楼梯为中轴线,对称分布着许多房间,而在二楼的东西两侧,还各设置有小楼梯可通往整座楼房的天台。整个空间非常亮堂,而且南北通透形成对流。
李廷强先生说,他年少的时候,听长辈说过,在民国时期,通过二楼南阳台,向南,也就是外马路方向望去,现在堆放维修建筑材料的空地,在历史上是一个喷水池,喷水池周围满是花草,据家中流传下来的资料记载,那些花草都是当时从杭州专门运过来的。
而当时透过这个喷水池再往前看,则可以望到汕头的内海湾。
△目前堆满建筑材料的空地便是当时香园的小花园
虽然多年未经修整,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仍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当时房屋建筑时的精细。经历百年风华,客厅、房间的彩色地砖、窗框中的琉璃、老式百叶窗……这些旧时从欧洲进口的建材,至今仍然是自带美颜,含蓄灵动。
为了让这栋老建筑重焕光彩,也为了建一座钢琴博物馆的心愿,李廷强先生在代市长刘小涛以及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经着手将香园进行全面修葺。李先生表示,他会将按照家人的口述和历史资料,修旧如旧,将香园的外貌与细节尽量与当初修建时保持一致。
近期,我市已组织对香园周边环境进行优化提升,金平区政府也启动香园外围建筑以及周边道路的改造施工工程,市文广新局和市民政局则为钢琴博物馆周边环境协调、设计以及相关手续的登记提供支持,各项内容正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中。
而香园外围原抽纱大楼外墙正在进行翻新,务求整体风格与香园主体建筑相统一。除了香园的装修事务,李廷强也正在筹备钢琴博物馆的展品。作为钢琴家,他挚爱这项事业,在香港也收集了不少国外的古董钢琴,他希望,它们都能够回到家族的老宅中,完美融合,再焕新颜。
香园主人李廷强:
“香园到时会有很多新变化,
希望能够令汕头人感到骄傲!”
香园主人李氏家族(达濠青蓝乡)当年为何购下香园?举家移居至香港后又有什么故事?为何胡文虎家族等名门望族多次出现在李氏的家族合照中?在下一期专访中,谜底将一一为您揭开。留意即将推出的汕头橄榄台香园系列报道之三!

期待美好的老城区
6666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