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联网IP地址总库正式宣告枯竭

2011年02月04日 14:02在业界当中,电信宽带一直处于行业的佼佼者,后来居上却从不傲慢,低调中坚守品质。
来源:新华网2011-2-4 19:33:19 上传
下载附件 (4664 kb)
2011-2-4 19:33:19 上传
下载附件 (7517 kb)
相关报道:
中国网事:ipv4地址用尽 互联网将大门紧闭吗?
新华网1月27日电(“中国网事”记者 张舵、何宗渝、刘菊花)近日,一则“互联网ipv4地址将在数周内用完”的消息引起不少网民关注。有网民担心自己申请宽带账号的计划会因此搁浅,更多网民则发愁势在必行的互联网地址升级会影响自己的电脑顺利上网。
带着这些担忧和疑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的权威人士,请他们一一进行解答。
新网民:大门真的要关上了?
互联网地址即ip地址,是用来标识互联网终端的逻辑地址,具有唯一性,相当于生活中家庭地址门牌号码。现有互联网使用的ip地址是一种名为ipv4的32位地址,总容量43亿个左右。
连日来,随着各大网站张贴出“ipv4资源面临枯竭,向ipv6转换更加紧迫”的消息,不少正准备安装宽带的网友心头一紧。网友“春天下雪”说,本想今年给新家装个宽带的,这下可好,突然就资源枯竭了,不知还能不能赶上末班车。
对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分管ip地址业务的负责人赵巍说,ipv4大门并不会马上对中国的新网民关闭。中国的ipv4地址主要是通过几大网络运营商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申请到的。预计在今年2月,iana(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地址池剩余a类ipv4地址将向全球分配完毕。
赵巍说:“在我国拥有的ipv4地址中,运营商手中仍掌握部分ipv4可以使用,根据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不同情况,有的地址可以支撑未来5至6年,有的则只能支撑1至2年。”
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联盟理事长刘东说,去年以来,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iphone等智能手机销量大增,导致运营商开始积极储备用户地址资源,ipv4申请量大幅增加。“尽管有储备,但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也会很快用完,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走向ipv6。”
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根本区别就是在数量上,前者数量为2的32次方,大约43亿个;后者数量为2的128次方,理论上不存在数量的担忧。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号称能让“每颗沙子都拥有一个ip地址”。
老网民:互联网地址换代,我的电脑还能上网吗?
感到担心的不仅仅是新网民。网友“烟快熄了”在微博上说:中国目前ipv4有几亿用户,ipv6用户才几百万,升级转型将是一个浩大工程,涉及面巨大,恐怕我们的电脑、软件等很多环节都会陷入“被”升级,难道我们的网络幸福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吗?
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说,ipv4网络地址资源枯竭,对中国网民来说并不会有什么直接感受。面临最大挑战的是运营商。因为没有新地址,意味着运营商只能用新的ipv6地址去建设网络,并让未来使用ipv6地址的新网民与ipv4网络顺利互联。为此,国务院在2003年就批准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包括基于ipv6技术的6个实验网和100个示范项目。
由吴建平参与建设的中国ipv6骨干网之一——cngi-cernet2于2004年开通,两年后通过验收,目前连接中国200多所高校,用户达到200万人,是全世界流量最大的ipv6网络之一。
吴建平说,根据他们实验网运行的情况,现在社会上一般的电脑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等支持ipv6都不存在问题。“微软前几年已经把ipv6引入到其操作系统中了,从windows xp到vista、win7版本的产品,全都支持ipv6。苹果等智能手机支持ipv6也没有什么问题。”
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前中国电信就已经开始与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主流通信设备厂商联合组建技术研究团队,重点攻关ipv4/ipv6过渡技术和产品,开展过渡技术产品的实验室测试工作,根据其成熟度进行现网试验,积极应对ipv4地址短缺的挑战。
据悉,中国电信已经在湖南和江苏开展了ipv6现场试验,完成了所属的cn2、163和城域网(含移动分组域)的网络改造、平台改造、it支撑系统改造等一系列升级改造工作,对宽带接入、idc、vpn、wap、189邮箱等业务进行了改造和穿越测试。
从ipv4到ipv6,还要等多久?
ipv4资源的提前枯竭,加快了全球互联网向ipv6时代迈进的步伐。网络搜索引擎谷歌、社交网站“脸谱”网站等已经宣布自格林尼治时间2011年6月8日零时1分开始的24小时为全球ipv6协议系统的第一个试用日。届时,这些网站将率先启动ipv6协议系统,为用户及工程师提供测试和分析平台。
刘东说,所谓试用日,就是这些商业网站在保留原有ipv4系统的同时,建立一套新的ipv6系统,让网民及专业人士体验基于ipv6的服务,这将对ipv6的正式商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有网友对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提出了担忧。网民tianlongfei发帖说,就像手机3g业务起步时雷声大雨点小一样,ipv6这个新事物是不是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成熟期?
赵巍说,目前我国ipv6网络发展集中在骨干网层面,向城域网和边缘网络延伸不足,难以为ipv6特色业务的开发和规模商用提供有效平台,直接影响了上下游产业环节对ipv6的投入力度;当前的互联网应用仍都在ipv4网络上,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ipv4和ipv6的互联互通,ipv6将成为孤岛、无法得到实质性大规模推广。
中国移动负责人表示,中国移动已经为ipv6做好了较为充分的技术和网络准备,将以新的网络和封闭网络为改造契机,加速向ipv6的流量迁移,按照“启动期、推广期和应用期”三阶段规划思路,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开展网络的过渡和用户迁移工作,实现网络和业务的新跨越。
前面提及的中国电信这位负责人也表示,向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涉及网络、用户、终端外,还涉及政府、运营商、标准化组织等等,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才有可能获得实质性突破。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发布产业技术及业务政策指导相关商用准备工作,建立国家层面下一代互联网科技产业联盟,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在全球ipv6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
延伸阅读:未来ip地址可像沙子一样多
谷歌、脸谱、雅虎等知名网站不久前呼吁将今年6月8日设定为“世界ipv6日”,以提醒人们关注ip地址即将用完的窘境。在互联网上,每台电脑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每套房子都有自己的地址一样。“ip”是英文“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al)”的首字母,“ip地址”的意思就是互联网协议地址。为了让全世界的电脑都有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互联的ip地址,“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和他的同事们在1977年创建了互联网通信协议ipv4。当时,人们根本无法预见人类到底需要多大的网络空间,因此作为一个实验性的项目,ipv4提供的ip地址有43亿个。
“43亿”乍听起来是个庞大的数字,但人类生活在一个逐渐网络化的世界中,今后包括手机、家电等在内的许多设备都可能拥有一个ip地址,因此ipv4协议的43亿个ip地址数量便显得捉襟见肘了。近年来,互联网业界不断探讨全球ip地址用尽将会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管理全球ip地址的机构是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icann),1998年10月由美国商务部提议成立。该机构总裁贝克斯特罗姆去年5月曾担忧地表示,ipv4地址资源还剩下不到一成,而全球上网设备数量的增长却是爆炸式的,ip地址很快就会用完。担任谷歌副总裁的瑟夫日前也对澳大利亚媒体说,全球ip地址用尽的日子就在“几个星期之内”,这番言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忧虑。
其实,所谓的ip地址用尽并非一场无法避免的灾难,ipv6协议的地址容量庞大,其数量相当于在340这个数字后再加36个零, 号称能使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拥有一个ip地址,有望接纳天文数字级的新用户。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新版的互联网通信协议ipv6来实现ip地址的扩容。此外,互联网的ip地址分配采用分层模式,马上就要枯竭的是那些高层地址,而已经分配到每个区域的低层地址还可以继续发放,预计这些低层地址尚可再分配几个月乃至更长时间。据日本专家分析,考虑到世界不同地方对ip地址有着不同的需求量,全球每个负责ip地址分配的机构所掌握的ip地址不会同时用尽,而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有可能最先变得“两手空空”。
为了对ipv6协议机制进行测试,已有把2月2日作为“ipv4终结日”,谷歌、脸谱等知名网站都表示会参与相关活动。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师组成的互联网工作小组,正在设计和编写新版互联网通信协议ipv6。有专家表示,ipv6协议仍将采用与ipv4协议相同的管理机制,也就是说,ipv6协议下的ip地址仍由“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的“互联网分配数目管理局”进行分配。(人民日报 记者 陈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