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与美国共享美”与人类文明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他被东吴大学医学院录取。1938年,他获得了伦敦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的博士学位。1944年,他加入了nld。1982年,他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的院士。1988年,他获得了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写过数百万字的作品。费孝通在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田野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的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家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对中国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既符合当地情况又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和具体战略。同时,他开始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工作,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要命题,并发表了《返老还童》、《学术自我报告与反思》、《向现实学习》等著作。,并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
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川昭一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举办了“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庆祝费孝通先生80岁生日。费老在以“中国人的研究——个人经历”为主题的演讲中,总结了“各有各的美,一个美的美,美与美的美,世界是一样的”这16个字的“谚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每个国最好看的穿越小说家都有自己认为美丽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其他国家来说不一定漂亮,甚至丑陋。然而,在族群接触的初始阶段,往往会发生其他族群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标准来容纳自己的情况,容忍“彼此之美”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只有在各民族平等地频繁交流之后,人们才开始发现其他民族认为什么是美丽的。这就是美之美。这是一个高层次的境界,只有脱离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这种境界的升华是极其重要的。下一步是“分享美与美”。我们不仅可以容忍不同价值标准的存在,而且我们还可以欣赏不同的价值标准,因此离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不远了。事实上,“与美国共享美”是不同标准融合的结果,因此它实现了我们古代人民所渴望的“一个世界”。正如费老所说,这是一个关系到未来世界人类学将如何进入21世纪的问题。
“每一个都是美丽的,美中之美,美中之美,美中之美,世界是一样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美”意味着每个民族都发扬自己美丽的文化传统。第二句是“美的美”。如果你没有,我会向别人学习,或者即使你有,我也会向别人学习。我们的中国文化很高很深,但是西方文化也很好,我们也向西方学习。“美中之美”带给我们别人的优秀文化,我们也需要从中学习。“美国和美国共享同一个世界”,让各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能够相互包容、相互借鉴,进而展示一个多彩的世界和多元的文化。这样,通过培养我们的后代,我们就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们儒家的理想。
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每个文明都能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这就是中国古代所谓的“君子风度”。
几年前,我提出了“各有各的美,美中有美,美中有美,美中有美,世界是一样的”,这是我的愿望。如果我们想实现这些话,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要做到“美中有美”,即各种文明人,不仅要欣赏自己民族的文化,还要从内心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不要以民族文化的标准来判断不同民族文化的“优劣”,而要决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达到这样的状态并不容易。例如,历史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由于受扭曲心理的影响,这些国家的人民容易产生两种相反的倾向:一是贬低自己,盲目崇拜西方;一个是对西方的隔离和排斥,甚至极端的仇恨。目前,这种对西方的仇恨似乎已经酝酿成一种社会趋势。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文明发达的国家,很容易骄傲自满,热衷于从事“传教工作”,专注于宣传自己的“文明”。事实上,这样做会蒙住它的眼睛和耳朵,变成一只井底之蛙,不了解世界的大趋势。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积累了无数先辈的智慧和宝贵经验。我认为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去研究、学习和总结。面对当今“信息爆炸”和各种“不同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该做什么。完全接受或盲目拒绝不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应该以理性、稳定、而不是轻率和情绪化的态度来“欣赏”它。我们应该知道,不管什么样的文明是完美的,它都有它的精华和糟粕。因此,我们不仅要“理解”外来文化,还要“选择”外来文化。这就是我所说的“美中有美,美中有美,美中有美。”
为了让人类生活在一个“和谐而不同”的世界,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倡导一种审美和人文层面的“美与美共享”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可能与世界上许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相冲突。在这种变化中,有些人会因为不被理解而进行批评甚至抵制,尤其是当一些群体的利益被触及时,他们可能会受到猛烈的攻击。然而,当我们看到人类进步的步伐已经走上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道路;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必须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这些抵制和攻击是什么?
当我们讨论和研究不同文明如何相处时,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和学习世界文明,以便向他人学习,开阔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的思维,激励我们。中国社会科学家在讨论和研究中国文明的同时,也应该认真理解和研究世界其他文明的文化,要“美中之美”。
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每一种文明都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从中汲取营养。例如,像印度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极其复杂的民族和宗教关系的国家,在其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处理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共存的经验;同样,历史上也有强大的国家和各种强大的文明,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阿拉伯文明、南美文明、非洲文明等。这些庞大的多民族社会实体为后代解决仙王的日常生活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沟通和融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人类学和社会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不带任何偏见地严肃认真地研究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我们应该努力研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全球化和建设一个和谐但又不同于以往的美好社会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www.atol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