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优质资产供应链金融

一、供应链金融是什么
供应链金融的传统定义:将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种1+n的定义我们觉得是片面和过时的,因为供应链对应的很多流通行业是没有核心企业的,或者核心企业并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如大宗商品的库存融资就不依赖任何核心企业。我们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是:一、供应链金融是为整个流通环节提供资金服务,形式不限。二、供应链金融是无因化的,即看具体商品或应收账款进行贷款,而不是取决于融资企业的资信。
在国家层面将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层面,2017年10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2017年8月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推动国企退出供应链金融领域,给予市场力量更大空间,可见供应链行业发展将迎来春天。
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高收益:供应链金融可以为投资人提供8%左右的资金回报,且资金回报率与央行基准利率关联不大,这几年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水平。在收益上,供应链金融远高于银行理财的4~5%,和地产、基础建设的收益相当。
低风险:供应链金融对应资产的风险水平介于银行理财和地产信托之间,对应底层资产都可以达到aa~aaa。
期限短:供应链金融的底层资产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产品期限一般为6+6个月的循环,和银行理财类似,远低于地产和基础建设产业信托的1~2年,有较好的流动性。
三、为什么缺乏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
第一、现有的供应链金融结构决定了国企和上市公司赚走了息差,投资人只拿到了存款或理财收益。典型的国企企业如厦门建发、浙江物产,上市公司如怡亚通、飞马国际。
优秀的国企从事供应链金融都是有一定的贸易基础。早年国企是国家进口各类物资的窗口企业,积累了大量上下游客户。后来由于国内批发的流通环节竞争激烈,国企逐渐退出国内流通市场。在进口端,国企有着强大资信使得其开取信用证有绝对优势,因此垄断了国内基本所有货物进口,并演变成代理采购服务模式,如大宗商品、平行进口车、牛羊肉。唯一例外的是不接受信用只接受现汇的产品,如跨境消费品(奶粉尿不湿)。在国内端,国企则利用积累的贸易和仓储网络,为中间贸易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俗称“托盘”。
上述优秀的国企是少数,大部分国企缺乏相关能力,多数是为了扩张公司规模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体现为贸易,但实际的风险控制缺失。在大宗商品牛市时风险不显,但在2012~2015年的熊市里就大量暴露,如2016年债券违约而被接管的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
第二、深圳是中国供应链金融的特色区域,诞生了怡亚通等大型上市公司。但为什么全中国只有深圳有,而不是北京、上海或广州?因为深圳有着独特的it产业。深圳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1.0%。而国内的ic元器件大量依赖进口,2016年中国进口排名第一的是芯片,不是石油。而怡亚通、东方嘉盛都是为深圳的国际性it公司提供仓储和物流。由于进口清关时信用证需要付款,这些公司自然延伸出垫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赚取短时间的息差和汇差。
由于后续朗华、信利康、富森、华富洋等公司加入,竞争激烈,加之市场空间有限。怡亚通2009年启动380计划转型到快消品流通行业,飞马国际转型到大宗商品。但从效果看,深圳供应链金融公司的转型都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it行业的供应链金融,重要的中后台操作能力和效率。而转型到其他行业,深圳的龙头企业都缺乏贸易基础,而前台能力不足导致其转型都较慢。怡亚通做了8年,号称直供150万家门店。而阿里的零售通一年之内就覆盖到50万家。对比给同样一家门店的赋能上,阿里的数据和金融的能力要远强过怡亚通。
第三、银行为什么没有直接做供应链金融,反而要借助国企和上市公司?除了上述所说的业务能力外,银行有两个巨大的短板,一是内部流程模式不适用,二是缺乏贸易主体。
银行传统对公业务市审批2~3个月,放一年期的款,适用于对单个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和贷款。供应链金融虽然是对公业务,但更加类似消费金融业务,业务标准化,审批时间短,按日计息。绝大部分银行没有相应的审批和贷后管理流程。如果新建团队,前期业务规模不大投入太大,但没有前期投入又抢不到供应链金融业务,因此要不陷入悖论,要不放松风险控制手段。例如前几年的钢贸事件,银行无法满足贸易商给钱提货的时效要求,后来就演变成单纯套用老产品—仓单质押进行放款,最终在市场价格下跌时风险集中暴露。而中行由于外贸的历史积累,一直保留有贸易银行团队,因此在大宗商品的供应链金融领域比较活跃。
缺乏贸易主体使得银行没有办法拿到一手货权,而依赖仓单和保理。仓单需要三方监管协议。在陆地仓,国企仓储管理能力不足,监管协议很难落实。在港口,强势港口基本不签署监管协议。保理需要确权。大量强势国企和央企不接受确权,如电厂。确权带来操做工作的繁琐使得更多使用在账期长的应收上。
四、供应链金融风口中的风口:
供应链金融既符合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本源要求,也是中国经济从稳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政府重视、产业需求以及金融创新的多方驱动下,供应链金融正成为金融行业的新风口。
世界银行、中小企业金融论坛、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中表示,国内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有1.9万亿美元的,接近12万亿元人民币。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长久以来我国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兼顾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相关的风险控制。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
近年来国家政策多次直接鼓励供应链金融发展。另外,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强调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农业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国家对农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也让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的金融机构在税收、信贷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受益。发展供应链金融是大势所趋,当前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这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也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最佳时机。
大通全球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大通全球)是依托大型实业集团背景的专业性综合财富管理机构,成立于2014年8月,注册资金9990万元,总部位于北京cbd国际大厦。
大通全球作为中国领先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核心目标,以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为业务标准,以专业创新的资产管理能力和职业独立的投资分析团队为客户提供互联网金融,股权类私募基金,海外资产配置以及固收类产品等咨询服务,帮助高净值客户规划家族资产,并结合各类型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提供相匹配的三方财富管理服务,是中国独立财富管理行业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