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享”成了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出门拼个车或者骑个小单车,
去旅游在airbnb上找个民宿,
有了新项目众筹点启动资金,
闲置的相机放闲鱼上换点钱……
共享类服务产品的出现,
正快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出行方式。
以“共享”为基础的使用关系,
会为设计领域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你怎么看共享时代的设计?
科普
1.共享经济是什么?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
简单点说,就是用你手里多余的资源去换钱,由需要的人买单,互相帮助,各取所需。
2.共享经济发展简史
资料显示,“共享经济”概念早在1978年就有了,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琼·斯潘思(joe l. spaeth)在他们的论文《社区结构和协作消费》(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第一次提出。
现在流行起来的“共享经济”,比如我们熟知的airbnb、咸鱼、摩拜等共享单车、wework、滴滴打车等产品,在含义上有了进步一的发展,它们大多有这些特点:
有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或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或其他分享性交易行为。共享平台是介质,按需分配是手法,获得回报是结果。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到3.45万亿,同比增长103%,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tips:想深入系统地了解“共享经济”,可以看看这三本书比较经典的著作——
共享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一、共享交通出行
共享租车、共享驾乘、共享自行车、共享停车位……越来越多共享交通出行类产品涌现。
1.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2012年9月上线,由之前在阿里巴巴b2b工作6年、支付宝工作2年的程维和几个伙伴一起创办的小桔科技推出。经历了2014年年初发起的“补贴大战”,2015年2月和快的合并,2016年8月收购uber中国,滴滴出行目前有专车、顺风车、代驾等多项业务。近日滴滴全新升级了车主客户端,发布5.0版本——滴滴车主。
滴滴车主端全流程信息梳理
国外类似的比较出名的,除了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辍学生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好友加雷特·坎普创立的美国uber(被视为私家车共享的鼻祖),还有法国拼车公司blablacar,业务覆盖19个国家,市场主要在欧洲,用户数量达2000万。
2.摩拜、ofo等共享单车
2016年底以来,共享单车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目前摩拜、ofo市场份额排名居前两位。
摩拜单车产品系统分析
摩拜单车,由曾经在科技、汽车垂直领域做记者的胡炜炜在2015年牵头打造。2017年6月16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一笔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这也是共享单车行业目前为止单笔融资最高纪录。
ofo小黄车,由戴威等5名创始人(都是“90后”)2015年联合推出。日前ofo将押金数额从原来的99元提升到199元。
还有优拜、小鸣、骑呗、hellobike、bulegogo、酷骑等,基本都是“无桩单车短途共享”模式,且车辆所有者为平台方,产品设计上各有优缺点。比如,一些人认为摩拜单车颜值高、不容易损坏,但是车身重、造价高、骑行不是很舒适,ofo成本低、骑行舒适,但容易损坏。
市场观察到,共享单车设计普遍存在用户体验仍待改善、骑行环境范围受限、容易遭到人为损坏、缺乏听车设计等产品设计问题。
其他国家自行车共享产品模式参考:美国spinlister,通过这一平台,自行车主可以将自己座驾的照片贴到网上,然后设定租价,并与租客商讨提车时间。
3.共享电动自行车,共享汽车
最近国内出现了包括猎吧、租八戒、小鹿单车、电斑马、ebike、八点到、7号电单车、萌小明等一系列从事两轮电动自行车租赁的公司,提供中、长途出行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共享汽车。使用方式和共享单车类似,但是这类产品每辆车续航能力有差异,大多需要在指定地点租还车,运营、维护成本较高。
4.停车位共享
停车难是很多城市一大“痛点”,这让“分时租赁”、“共享停车位”有了机会,国外相关项目已有一定规模。
parking panda是一家美国创业公司,帮助车主租赁车位或出租自己不用的车道。它的流程设计是这样的:司机在parking panda官网或移动网站搜索和预订停车位,车位拥有者通过parking panda的网站发布自己想要出租的车位,并基于网站的“建议价格”功能来为自己的车位出价。一旦车位租赁交易生成,parking panda可以获取一定比额的佣金。
不过这种分享停车位的产品设计也可能遇到麻烦。比如美国的monkey parking,就曾遭遇来自旧金山交通局对于合法性的质疑。monkey parking的规则是,如果用户在找寻停车位,看到了一个用户驶离了停车位,那么用户就可以开始竞拍该车位。交通局认为,竞拍车位所得最终落入了车位使用者的口袋,而不是旧金山市交通局,这样并不能建更多车位改善供需关系,还可能鼓励停车位强占者和停车位使用者进行停车位开放限制,并只接受最高竞拍价,从而导致停车费虚高。
日本最大停车类企业park24、德国park tag等,也是共享停车位的有益探索者。
目前,中国也有一些平台提供共享停车位的服务,有车位、停哪儿、易趴、停车无忧、停车百事通、停车宝等等。
“有车位”是北京贝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线出行停车服务应用品牌,2015年创立于北京,创始人是徐珂。“有车位”将市场上分散的停车位集合起来,车主可以在平台上预先查看停车资源并提前预定,按照一定规则租赁付费。这个产品设计就类似于日本最大停车类企业park24。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出行共享方式,比如美国airbnb模式的船只租赁网站boatbound,游艇共享网站onboat(被称为游艇领域的airbnb+uber)等等。
二、共享空间
常见的有住宿共享、办公场所共享,甚至还有宠物空间共享……
1.打温情牌的美国airbnb
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上了airbnb(中文名:爱彼迎)这一时尚的的探索性旅游短租方式。airbnb成立于2008年8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房东可以通过airbnb把闲置的房间共享出来,供旅行者短租,曾被时代周刊称为“住房中的epay”。最初创始人把客厅空闲的气袋床共享出来,还会提供早餐,所以叫“airbed and breakfast”(airbnb)。
airbnb创意总监steve selzer
airbnb创意总监steve selzer指出,airbnb设计的四个策略是:为了能力建设所设计。就像在众多外卖中有一些与众不同,它们提供最好的食谱和食材给你,然后你煮这些食材。能力建设带来的不仅是自我发现,可能是更好的成长;为了自我反省而设计;为碰撞而设计,碰撞带来自我探索,会让人成长;为冲突而设计。目前airbnb中国约有8万个房源,已累计有160万境内外旅客入住国内房源。
中国本土也有不少共享类短租服务平台,途家网、小猪短租、蚂蚁短租、美团点评刚成立的榛果民宿等。
2、创业者在同一个屋檐下办公——wework、优客工场
市值约180亿美元、在15个国家拥有140多个办公场所的wework,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在上海开了两处共享办公空间之后,5月份在北京也新开了两处共享办公空间。wework可以说是共享空间、众创空间模式的鼻祖,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最早于2011年4月向纽约创业人士提供服务。
最初wework选择交通方便和位置繁华的地段,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把写字楼承租下来,进行专业的装修设计,让空间变得个性和时尚,之后以略高于附近一般办公空间的价格租给 1-300人的企业或个人,在租金差价中获利。
wework采用会员制方式,会为会员提供办公空间、会议室、线上平台资源、优惠福利、社区活动。在wework的线上平台,可获得的商业服务足足有22大类,包括财务、广告、品牌策略、商务运营、管理咨询、设计、保险、投资、法律服务、室内设计、市场营销、移动开发、编程等等。
优客工场被称为“中国版wework”,由原万科地产副总裁毛大庆发起创办,对内置工位进行出租,用户可以直接拎包入驻。在完成b轮融资后,优客工场估值近70亿元人民币,现在毛大庆已经把它开到了新加坡。
soho3q app
现在国内联合办公的创新空间(创业孵化器)非常多,soho中国潘石屹的soho3q、洪泰创新空间联合创始人王胜江的洪泰创新空间、创业邦的demo space、科技媒体36氪的氪空间等等,都属于这类模式。
3、宠物、零售空间也能玩儿共享
由aaron hirschhorn和karine nissim hirschhorn夫妇两人创办的dogvacay,是美国一个宠物空间共享平台,最初产品设计的想法是:当你出去旅行的时候,可以为自己的狗狗找一个舒服的家。
用户注册dogvacay时,需要提交各种认证信息,比如个人介绍、社交网络信息、背景信息,甚至会有养宠物的经历、时间、宠物看护的经验等等。注册好后,需要寄养宠物的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筛选寄养人,而那些可以提供寄养服务的人也可以设定自己的要求。如果双方达成协议,dogvacay会抽取5%到10%的费用,之后还会有短信服务,以及鼓励寄养家庭向宠物主人定期发送一些照片。在dogvacay上还能找到遛狗师、训狗师、宠物日间看护、宠物看养服务。
dahood快闪店开业party
“快闪店”(又称“游击店”),是一种近几年流行起来的零售空间共享形式,来自英语词组“pop-up store”,可以理解为短期经营的时尚潮店。在商业发达的地区设置一些临时性铺位,供商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几天到几个月)推销品牌、与粉丝互动,并抓住一些季节性的消费者。它与传统零售业的最大区别是卖东西不是最重要的主题,好看好玩的体验感才是重点。
全球比较出名的商业空间共享平台有2014 年成立于美国的thestorefront,2012 年成立于英国的appearhere,成立于德国的gopop-up等。
三、共享金融——为创意方案众筹的kickstarter
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共享金融也生长出p2p网贷、众筹等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高效搜寻和撮合资金的供需方,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比如,投资理财平台陆金所、众筹网站kickstarter、京东众筹、淘宝的娱乐宝等。
kickstarter于2009年4月在美国纽约成立,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众筹网站之一,专为具有创意方案企业筹资。pebble 智能手表、oculus rift 虚拟现实头盔等很多有名的项目都诞生于此。为提高硬件众筹项目的成功率,不久前kickstarter推出了硬件工作室(hardware studio)计划,找硬件生产企业合作,给项目提供支持,新计划预计在 9 月份上线。
四、分享美食的经验,不只是解决吃饭问题
从2014年开始,国内涌现出一批美食共享类应用软件,爱大厨、好厨师、烧饭饭(早已关门转型)纷纷上线。这种分享模式不在于帮助人们解决吃饭或做饭问题,而是营造一种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些第三方平台,大厨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闲暇之余为他人提供高品质的美食,同时,也可以获得收入。
五、可以分享的医疗资源和健身房
国外的医疗分享领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medicast(2013年成立) 、heal(2015年成立)、pager(2014年成立)、go2nurse等,前三者是医生上门,go2nurse是护士上门。一般都是在app上下单预约,医生与患者达成1对1连接,接单后1—2小时内上门服务,在线医生包括全职和兼职医师,或分享退休专家、年轻医生的“私人时间”。
春雨医生官网
发展更迅速的是线上医生咨询服务类app。这类产品设计逻辑一般是有一定数量的全职医生、社会化医生在线问诊,如,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等。国外典型的是上市企业teladoc。
还有健身类共享产品,如美国的classpass,最初订阅用户只要交99美元就可以无限制参加不同制定健身房的课程,后来改为基于所在城市的按梯度收费方案。classpass目前在全球39个城市的拥有8000多个线下健身场所的合作伙伴,为会员提供各种健身体验,包括瑜伽、骑自行车、普拉提、跑步、力量训练、舞蹈、运动、搏击、战绳等等。类似的还有新加坡的guavapass和kfit。
近年来中国还流行起一种app扫码开门、24小时通宵营业、智能化管理健身流程、社区式进场健身的健身方式。
六、分享太阳能、wifi等资源
不久前的苹果wwdc2017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最新发布的ios11增加了“wifi分享”,这也是继微软、google、facebook涉足wifi分享领域之后,又一家内置该功能的厂商,这也证明了wifi分享已是全球用户的诉求。
solarcity是美国最大的住宅太阳能公司,创始人林登·瑞福,公司主要业务是购买闲置太阳能光伏系统,然后租赁给用户并提供安装等周边服务,通过周边服务的附加值将产品提价并从用户手中赚取差价。不过,这两年solarcity效益不是很好,受到消费者对采购太阳能设备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该公司拓展了出售业务,还和airbnb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