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覆总相似——广西企业涉嫌非法融资案例盘点

睡宝集团涉嫌非法集资事件让人唏嘘,企业一旦被认定为非法集资,往往会带来不小的伤害,广西有不少企业因陷入非法集资/融资中,轻则企业易主,重则不复存在。
论道网特别盘点了近年来在融资上出现问题的广西实体企业,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1、广西跨世纪投资集团
【导火线】
2016年9月2日,广西跨世纪集团董事长黄冠杰逝世,随之跨世纪陷入庞氏骗局的风暴。
【资金困境】
广西跨世纪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一所集酒店管理、文化传播、文化地产、创业投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
黄冠杰作为法人的公司 资料来源:天眼查
从上图可见,从2014年开始,跨世纪频频将资金投入实体企业,涉及领域包括金融、旅游、房地产、农业、医疗、汽车租赁等多个领域。
根据描述,自2015年10月以来,广西跨世纪大酒店通过在网络发布酒店、公寓出让5-12年使用权信息,投资者一次性投入每间3-12.8万元,就能得到本金18%以上的年收益率。初步统计,有千名以上投资者投入资金。该回报利率远远高于7%的银行回报率,被认为是庞氏骗局的一个开端。
但从2016年7月起,投资者没有得到收益。紧接着,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留言,请求彻查跨世纪大酒店吸收公众存款案。
2016年7月15日,南宁市公安局南湖分局经侦大队对“广西跨世纪大酒店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予以受案调查。
【存在问题】
实业扩张较快,回收期长,企业缺少资金,为获取资金,以高额回报吸引消费者,超过银行回报7%概率,涉嫌吸收公众存款。
2、广西永凯糖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6月,广西永凯糖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宾阳大桥分公司,拖欠蔗农近2.8亿的传闻不胫而走,此前永凯糖纸早被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列入国家失信人被执行名单。随后,其老板赖可宾亦被传跑路失踪。
广西永凯集团从1993年开始进军制糖业,先后建立起广西左江糖厂,参与改制国有宾阳县大桥糖厂和黎塘糖厂,产品包括白砂糖、赤砂糖、原糖、食用酒精等。
2002年,永凯挺进房地产行业,在南宁市民族大道、东葛路等多个黄金地段投资建设了大量的商住房、商业5a写字楼、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精品百货商场、大型生活超市等物业,物业总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自此,房地产行业基本替代制糖业,成为永凯集团的新产业龙头。
赖可宾作为法人的公司 资料来源:天眼查
2014年,广西糖业遭遇滑铁卢,2013/2014榨季全区糖业预计亏损30亿—45亿元,比上榨季多亏15亿—30亿元,广西糖业形势严峻。
在还贷及生产的双重压力下,永凯集团资金链异常紧张。永凯集团想逆势突围,通过出售总价约30亿元的资产自救,除了糖业之外,在房地产领域出售集团大楼;旗下春晖公寓通过“买公寓返租金”,按房价总额10%的比例每年返还租金的售房方式,涉嫌违法。
《南国早报》在2015年初采访赖可宾,他首次解释了永凯困局的另一层隐因,“从2013年开始,我就判断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新的形势,加之糖价持续下跌,所以打算出售部分物业来增加集团的现金储备,并且向社会公开发布了总价值在24亿元的物业出售公告。”这时,区外一家企业找上门来,提出合作,以永凯的物业作为抵押,向该企业所在地的一家金融机构融资20亿元。
既不需要卖掉物业,又能解决现金流问题,赖可宾与对方一拍即合。2013年3月份,永凯很快调动8亿多资金偿还了该部分物业所欠的信托资金,顺利解押,开始办理新的融资手续。但是,令赖可宾意想不到的是,这家企业本身就欠下高额贷款,所谓的合作实则是一个借壳融资陷阱,最后造成永凯24亿元的物业资产被套。
更可怕的是,正当紧要关口,负面报道出来了,令原本已经谈好融资的其他几家金融机构也退缩了,永凯的资金链一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
永凯的负债率不高,但是却没有做好现金流的长远规划。受行业及政策影响,糖业企业普遍亏损,银行追债,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寄望房地产交易,涉嫌非法吸收资产。
3、柳州正菱集团
【导火索】
2014年5月27日,柳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发出《关于依法登记与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发生集资关系情况的通知》,宣布正菱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警方已介入调查。
柳州正菱集团创建于1982年,是一家业务领域涵盖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制造、贸易、物流、房地产、信息及服务业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其公司拥有资产超100亿元,员工超万人。
2010年以后,正菱集团开始在房地产行业极速前进,多个项目同时开工,靠着银行借贷支撑。除了涉足地产行业,正菱集团在实业投资、收购方面,也在同步进行,这些收购的企业需要整改再投资,回报周期长。正是这一系列激进扩张对正菱集团资金链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2013年6月份银行贷款缩紧,正菱集团的资金问题开始凸显。为了维持公司的信誉度,加上原来向银行借的钱又必须准时归还,正菱集团只好向民间借贷来还银行的钱。还回去后,这个缺口越来越大。
据中新网报道,此案涉及约2000人,银行资金约70多亿,民间资金约30亿,被媒体称为“广西最大的非法融资案”。中国司法机关已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柳州正菱集团实际控制人廖荣纳发出“红色通缉令”。
银行信贷收缩仅仅是正菱集团资金链出问题的表面原因,该公司一贯激进式多领域扩张,或是其更深层原因。
4、广西巨东种养集团
2014年7月,广西巨东种养集团破产的消息在业内人士的微信朋友圈迅速传开,引发了主流媒体关注。
广西巨东种养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1996年10月,是一家集养殖、种植、食品、饲料加工、科研、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近年来,巨东年产值实现了从9亿、10亿到12亿元的增长。
据《南方农村报》报道,“银行收紧银根是造成巨东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按以往的惯例,巨东若能按时还清旧项目的贷款。便能立即获得一笔相应数量的新贷款。然而。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几千万的项目资金被银行收回贷款后便不再立即放贷。而新项目的贷款也大幅度缩水。与此同时。几个银行同时缩贷、停贷。
为了解决问题,巨东开始变卖手中一些合资企业的优质股。然而,到2013年年底,巨东可变卖的优质股也已基本转让完毕。
面对各种资金压力,巨东不得不开始向一些民间资产进行借贷,欠上游供应商的款也越积越多。同时,巨东大量拖欠其合作养户养鸡款,仅针对玉林市成均镇养户的欠款就达500多万。
此后,巨东采用由债权人接管巨东原有业务的模式,接管公司经营业务,获得利润用以抵扣原有债务。
自身没有建立完善的现金流,完全依靠银行贷款、填了旧坑挖新坑的发展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tips:
从上篇盘点的近年来知名企业涉嫌非法融资的案例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都是在2013-2014年,银根收缩的背景下出现资金问题。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企业获取资金的安全线在哪里?有哪些合法的融资渠道?针对这些问题,
论道网特别采访了广西智库联盟创始人、北京市华泰(南宁)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主任周鑫律师!
敬请关注论道网广西明日推出的专题文章《【睡宝启示录4】后车之鉴犹可追——这些融资红线企业慎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