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红外线发射管与红外线对管的判断方法

红外线发射管(ir led)也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属于二极管类。它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近红外光(不可见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件。除了先天优势,红外灯珠本身的产品属性也极为高端,在市场竞争中才能保持不败。
红外线发射管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ga)制成pn结,外加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半峰带宽约40左右。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无红暴,(采用940~950波长红外管)或仅有微弱红暴(红暴为有可见红光)而延长使用寿命。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10-9)到1毫米()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波长比紫光短的称为紫外光,波长比红光长的称为红外光。
①参数:
通常应用红外发射管波长:850、870、880、940、980
功率与红外发射管波长的关系:850880940
峰值波长:发光体或物体在分光仪上所测量的能量分布,其峰值位置所对应的波长λ。
辐射强度(power):单位w∕,表示红外管(irled)辐射红外能量的大小。
辐射强度(power)与输入电流(i)成正比,辐射强度与发射距离成反比。单位w∕:红外线辐射强度单位,为发射管发射红外线光的单位立体角()所辐射出的光功率的大小。
人为的提高红外发射管的功率,只能暂时提升照射距离,最后晶圆衰减加快,造成红外灯越来越暗,夜视越来越不清晰。被照射环境外光源复杂,红外摄像机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发射距离、发射角度(15度、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180度)、发射的光强度、波长。以上为物理参数。
②电性能:
直径3,5为小功率红外线发射管。而8,10为中功率及大功率发射管。小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1.1-1.5v,电流20a。中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1.4-1.65v,电流50-100a。大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1.5-1.9v,电流200-350a。
③应用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与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线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才工作。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可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红外发射的作用距离。
根据红外线发射管芯片的特性,依据不同波长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
红外线发射管产品
波长:940,适用于遥控器,例如家用电器的遥控器;
波长:808,适用于医疗器具,空间光通信,红外照明,固体雷射器的泵浦源;
波长:830,适用于高速路的自动刷卡系统(夜视系统最好,可以看到管芯上有一点红光,效果比850要好);
波长:840,适用于摄像机彩色变倍红外防水;
波长:850,适用于摄像头(视频拍摄)数位摄影,监控,楼寓对讲,防盗报警,红外防水;
波长:870,适用于商场,十字路口的摄像头。
现在,我们习惯把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称为红外对管。红外对管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初次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发射管和接收管。本文介绍几种简便的识别方法。通过在网上收集的资料和自己的实践整理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用处。
第一种方法
红外发射管一般是透明的,红外接收管是黑色的。万用表判断:数字表二极管档红笔接的是正极时通(发射管),接收管反之。
第二种方法
红外发射管,管芯中央凹陷,类似聚光罩的形状红外接收管,管芯中央的平台上有红外感光电极。红外对管的两引脚1长1短,长引脚是正极,和普通二极管相同。
第三种方法
用三用表测量识别可用500型或其它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r1电阻档测量红外对管的极间电阻,以判断红外对管。
判据:
一、在红外管的端部不熟光线照射的条件下调换表笔测量,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且黑表笔接正极(长引脚)时,电阻小的(1-20)是发射管。正反向电阻都很大的是接收管。
二、黑表笔接负极(短引脚)时电阻大的是发射管,电阻小并且三用表指针随着光线强弱时,指针摆动的是接收管。(注:1.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测量正向电阻,2.电阻大是指三用表指针基本不动。)
第四种方法:
1、白色的是发射管,蓝色的是接收管
2、长的一脚是(阳极)正极,短的一脚是(阴极)负极。
3、接收管是三极管,长的是,短的是。有光时正向导通。
原理:
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反射回来时,三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
补充:
p220反射型红外对管引脚判别:
你可以用两只万用表的r*10档分别接它们得两端电表显示都较小时黑表笔是阳极、集电极。你也可以用通电得方法。再用手机摄像头看哪个在发光。这方法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