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72娄港寻访(一)


1673年(选自康熙癸丑《乌程县志》),从小梅口至胡娄,有三十八娄港。小梅港-西山港-顾家港-管渎港-张婆港-宣家港-宿渎港-杨渎港-泥桥港-北门港-南门港-大钱港-诸娄-沈娄-安港-罗娄-大娄-新娄-潘娄-幻娄-西金娄-东金娄-许娄-杨娄-谢娄-义皋-陈娄-濮娄-伍浦娄-蒋娄-钱娄-新浦娄-石桥娄-汤娄-晟娄-宋娄-乔娄-胡娄。
1872年(选自同治壬申年爱山书院《湖州府志》),从小梅口至胡娄,有四十条娄港。依次为:小梅港-西山港-顾家港-管渎港-张婆港-宣家港-宿渎港-杨渎港-泥桥港-北门港-南门港-大钱港-纪家港-汤家港-诸娄-沈娄-安港-罗娄-大娄-新娄-潘娄-幻娄-西金娄-东金娄-许娄-杨娄-谢娄-义皋-陈娄-濮娄-伍浦娄-蒋娄-钱娄-新浦娄-石桥娄-汤娄-晟娄-宋娄-乔娄-胡娄。
2008年,从小梅口至胡娄,有二十一条娄港。实地查核后绘制。依次为:小梅港-长兜港-杨渎港-泥桥港-大钱港-诸娄-罗娄-大娄-幻娄-许娄-杨娄-谢娄-义皋-濮娄-蒋娄-钱娄-新浦娄-汤娄-宋娄-乔娄-胡娄。
湖州境内这些娄港,是太湖上游重要的进水口,也是整个太湖南岸塘浦圩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系统中的其他纵横河道湖泊一样,是历代水利工程建设累积起来的工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成时间,郑肇经认为:“太湖南缘和西缘的系统,大约形成于中唐,东缘地带因处在太湖泄水要道,娄港圩田的发展大约在明清时期,其形成的时期,虽然较晚,但扩展较快,目前它继续在扩展着。”
我们虽然不知道它的开始时间,但我们可以知道它最后的成形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在清同治年间,娄港的数量达到了它的最多时期四十条。这种状况,至少保存到了1987年。1987年春,湖州市城郊区水利志编办曾实地查勘核对,证明吴兴境内尚有39娄港,长兴境内尚有34条。并将这73条娄港一一排列绘图。到了2000年,吴兴与长兴境内,共存了37条。也绘了图。2008年,对吴兴境内、长兴境内的娄港也实地勘查了一遍,吴兴境内有21条,长兴境内只有10来条娄港。现在,沿太湖堤岸,正在兴建四车道,不知建成以后,娄港还剩下几条。

湖州有很多古地名,比如我记得有个叫葑田圩的小村,名字就极美极古朴

谢贵(1335一1399),字青萍,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谢溇人。明朝开国功臣,谢安40世孙。
编辑本段生平
  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因军功授河南卫指挥佥事,加广威将军。建文元年(1399),惠帝加封为北京都督指挥使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太祖病逝,遗诏皇太孙朱允汶接位,时发现燕王朱棣家有谋士、勇士,图谋篡位。   建文元年(1399),惠帝以谢贵为北京都督指挥使,工部侍郎张昺、张信为北平布政使,密令监视燕王动静。由于张信向燕王告发,朱棣盛夏围炉,假狂称病。谢贵与张昺料知有变,以军士列九门防守,准备一举捉拿燕王。   是年七月初六,朝廷派人抓捕燕王府的官校,燕王假装缚官校于庭中。当张昺、谢贵入端礼门时,遭伏兵袭击所拿,与张昺、葛诚、卢振皆不屈而死。长子谢公口只收得首级逃避到现河南省内乡县余关乡将子(因将军之子而得名)将首级安葬于现河南省内乡县余关乡谢寨村谢寨自然村东北小山坡下而得免。朱棣又以兵勇占领北平九门,拥兵30万,夺取皇位。   朱棣称帝后,谢贵当遭灭族厄运,唯谢贵季子谢公权,赘于织里小湖王氏,避居得免。谢贵所留下的血脉,故姓王氏。王氏乃耕读之家,不少人读书做官。   至明崇祯时,皇帝朱由检为谢贵平反,赠爵英山伯,赐谥勇愍。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又谥忠烈公。树碑立传。其碑于公元1958年大跃进时代拆去修水库下水道所毁。   《明史?张爵传附谢贵传补遗》 蒋金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浙江杭州310028)   明朝建文帝朱允蚊是朱元璋的长孙,在位仅三年半,就被其叔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赶下了台.在靖难之役中跟建文帝关系密切的一个名,谢贵的武将,其有关事迹载于《明史?张爵传附谢贵传》里:张禺,泽州人.洪武中,以人材累官工部右侍郎,谢贵者,不知所自起,历官河南卫指挥佥事.建文初,延臣议削燕,更置守臣.乃以禺为北平布政使,贵为都指挥使,并受密命.时燕王称疾久不出.二人知其必有变,乃部署在城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防守,将执王.禺库吏李友直预知其谋,密以告王,王遂得为备.建文元年七月六日,朝廷遣人逮燕府官校.王伪缚官校置延中,将付使者.绐禺,贵入,至端礼门,为伏兵所执,俱不屈死.可惜   《明史》对谢贵的记载十分简略,就连他的籍贯也没有留下.笔者在研究《清代殊卷集成》时,意外地发现了谢贵与靖难之役的一些资料,保存在其后代刊刻的殊卷履历中.殊卷本为防止考官认识举子试卷字迹作弊而将举子的试卷弥封后交誊录生用殊笔重新誊写的卷子.新中举人,进士将自己的试卷刻印分送亲友,是清代的时尚.所刻试卷虽系墨印,亦称殊卷.这类殊卷一般由考生履历,科份页和考生的文章三部分组成.考生履历登载有关考生家族的历史,相当于简要的族谱.谢贵后代所刊殊卷共两份.   一是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王兰的光绪庚辰科会试殊卷,其履历记云:始祖:谢忠烈公,讳贵,字青萍.明建文时为都指挥使,受密命至燕,遇害.事迹附裁《明史?张禺传》.宏光时赠英山伯,谥勇愍,国朝乾隆四十一年赐今谥.二世祖:公权,青萍公季子,永乐初夷族令,严公赘于王氏,遂袭其姓.   一是浙江湖州归安县王兰的族伯叔王思沂的道光癸卯科浙江乡试殊卷,其履历记日:始祖讳公权,明洪武广威将军谢青萍公季子.靖难兵起抗节以殉,遂讳姓,袭外家姓王,始居小湖.二世祖讳士忠,隐居不仕.三世祖讳珩,隐居不仕,始迁郡城之爱山台侧.四世祖讳霁,隐居不仕.五世祖讳得中,隐居不仕.六世祖讳有贤,廪贡生,候选训导.   从以上两则殊卷履历可以看出:谢贵是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谢贵在靖难之役中"受密命",一事说明他是建文帝极端信任的一员武将;朱棣上台后,"靖难兵起抗节以殉"的将领的后代为免遭迫害,不仅隐姓埋名,甚至连祖姓都改了,并且连续五代"隐居不仕",可见朱棣对反抗者的残酷迫害程度之深,影响之久远!殊卷履历这些内容可补《明史》对谢贵的记载过分简略之不足   [收稿日期]2005.03—15①张廷玉:《明史?张呙传附谢贵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0354036页.⑦顾廷龙:《清代殊卷集成)第49册'会试?光绪庚辰科?王兰),台湾成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351页.③顾廷龙:&;清代珠卷集成)第241册&;浙江乡试?道光癸卯科?王思沂),第9页.77

很难看到老桥了,谢谢分享。
图片有文字说明就更完美了

这些老房子快要都没了,还有家门口的小河。童年时,家门口的小河过几年就要清淤,现在有个20多年没清淤了,都快成臭水沟了。可惜没了这江南水乡的美名。

还剩这31条娄港,可悲啊!有人收藏记忆,有人强拆记忆,这个世界总是荒诞可笑又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