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思维概念及特点
(一)思维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例如“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的一种表现。
(二)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
间接性
例如,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听诊、化验、切脉、量体温、量血压,以及利用各种医疗器械为中介,经过思维加工间接地判断。
概括性
例如各种概念,都是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性抽象概括。
思维的种类
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具有不同的分类。
(一)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感知动作思维
这是一种依赖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具体形象思维
这是一种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例如,去城市的某个地方参观,我们事先会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样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这是一种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由于这种思维是借助于语词、符号来思考的,因而也称为语词逻辑思维。
如数学定理的证明,科学假设的提出,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等,运用的都是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活动指向性或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聚合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分散思维、求异思维)
集中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常考例子:a>b,a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例如,警察在侦破复杂案件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案情分析,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又如,学生在列举砖头的用途时,也需要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三)根据思维活动创新程度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是指用常规的方法,固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数学知识解答同一类型的题目。这种思维缺乏独创性,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的过程,不会产生新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有独创性的思维。一切科学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g.wallas)提出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豁朗阶段
(4)验证阶段
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体;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分析一个句子由哪些语言成分构成等,都属于分析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例如,把单词组成句子;把文学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面;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作出结论等都属于综合过程。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只有经过比较,区分事物间的异同点,才能更好地识别事物。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例如,我们对人的认识,人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大人、小孩;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教师、商人;高个、矮个;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人能吃饭,能睡觉,能喝水,能活动,能知觉,能记忆,能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工具,会使用工具等。通过分析、比较,抽出人类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即能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工具等,舍弃能吃饭、能睡觉、能喝水、能活动等其他动物也有的非本质属性,这就是抽象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例如,我们把“人”的本质属性——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工具综合起来,推广到古今中外一切人身上,指出:“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都是人。”这就是概括。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例如,生物学家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类,并揭示了各类生吻间的关系和联系,这就是人脑中对生物系统化的过程。又如,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知识之后,可以概括归纳为有理数;当数的概念扩大,学习了无理数之后,又可把有理数和无理数概括为实数;掌握了虚数之后,又可把实数和虚数概括为数,从而掌握了系统的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