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应该如何开好一个发布会?

如何开好一场发布会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会帮帮通过多年的执行经验总结内容,作为参考。
1、发布会的规模?
发布会分很多种,针对目标用户的(一般都是b端),针对消费者的,但大多数初创企业发布会,都是针对媒体,希望通过媒体扩大音量的。
就连苹果乔布斯,都曾为友好媒体做过“一人演示”,不要担心规模小。有时候,有价值的料就像诱饵,如果你只给了其中一个人,就会有其他媒体的人蜂拥。
所以,当你决定开一场正式亮相的发布会的时候,要严肃考虑发布会的规模。不要想着越大越好。基本上,如果你可以找到200个人,那么建议你的发布会在70-100人之间。任何东西,只要有筛选这个环节,质量就会提高一个级别。
2、会议场地选择
①对于媒体而言,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5环外的大场地和创业大街的小咖啡厅,可能后者更受媒体人的欢迎。另外考虑不同时段的交通、路面引导等等各种状况,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传播大打折扣——站在媒体的角度上想想,一篇稿件的好坏完全在于作者是否足够用心,而作者又可能受到各种外部情绪影响。如果这些影响具有共性,几乎可以肯定稿件是好不了太多的。
②场地的规模千万不要大于实际人数。
最好是张弛有致。要舒服而不觉得空旷。最害怕那种500人的场子来了300多人,看起来就已经失去了气势。
有的发布会邀请了很多高大上的媒体,作为同样从高大上媒体出来的一员,会帮帮认为,盲目邀请并非最佳。
人员的邀请最合理的搭配是:
媒体:这个领域的各级媒体,其次是大众媒体里的专业版块。这个世界里总有些人对稿件挑挑拣拣,而有些人想拿到新闻而不得。除非你确保努力呵护大牛会得到报道,否则,那些急于发布独家稿件或者很有见地的专业媒体更值得你重视。对于大牛的媒体,要么你敢爆猛料,要么你给出一个好选题,而且能够帮着汇集采访资源。
专业人士:如果你是做智能硬件的,红杉资本的合伙人在现场,并且有对智能硬件的看法,就会比你自己的海口更管用。产业链上如果有大佬背书,会比你自说自话管用。
禁忌:千万不要贪图规模。最后来了一群学校的学生。如果你不指望开发布会赚钱,也就不要这么做。
4、发布会内容
①大佬不一定就有干货。
对每个人进行审稿必要时帮着撰稿或完成ppt。虽然这看起来非常难,但只有这么做了,才能达到最好效果。而最终大佬是根据呈现效果来评定价值的。对方只会觉得你非常敬业。发布会也一样。把控制权交给对方,只会失控;而失控的环节,宁可不要,或者不要计入核心单元。
②制造戏剧冲突的能力(吸引观众)。
苹果发布麦金塔什电脑时,没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对手。但苹果把ibm作为假想敌,然后他站出来挑战他们。让大家耳目一新。
③控场能力。
控场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初次登台,即便写得非常有趣的段子都无法引爆,那场面就一定已经失控了。而乔布斯就普普通通一句话,都可以哄堂大笑。要能够用语言获得观众的共识,要不断的观察观众,确认他们在听。如果没有在听,就要做一些必备的动作。比如突然停下来(找水喝或者就安静的看着大家),几十秒中,场子就会安静下来。诸如此类。
比如,如果发现现场人走了一半,就鼓动大家挤到最前面。不要在零散的场子里演讲等等。
演讲一定要有节奏,要讲故事。不要把自己想传达的要点列成表逐个给用户灌输。
5、主持人是一门技术活
看起来就是随便念念,很多人还是带着提词卡。但好的主持人和不好的就是不一样。好的主持人能够让用户跟随他的引导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各个珍珠串在一起闪闪发亮。
6、每一个细节都很关键
你手机上的一个图标很丑,或者背面有一个污渍都可以让你无法忍受,所以就不要欺骗自己,有些细节顾不过来没关系。
请一定要准时(看看情怀大神罗永浩因为迟到被吐槽,情怀已被耗光)。然后为媒体准备好各种细节:录音整理(或演讲稿件)、行业分析(摘取相关数据、言论、分析报告)、意见领袖的意见等等。越详细越好。如果你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记者就会更好的拓展他们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