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该就是明白自己一生所想所求,并敢于做命运的掌舵者,不断向上攀登,去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这样的人生超酷。
作者:蒙琪琪(富书签约作者)
01
近日,微博上有一则视频被大家热议。
内容是这样的:一位在杭州生活的33岁小哥赵雪强把工作辞去了,然后去做了一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一项特殊运动——跑酷,他给出的理由是“生活不能只是上班赚钱”。
身边所有的亲友都认为他这是作死,不好好上班,还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但是赵雪强觉得,以前的生活就是上班赚钱,趁着年轻,他该去做点想要的事情。
追求理想生活的冲动每个人都有,但很少人会真的去做。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与现有的生活状态对抗、阔别。
同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底气和资本,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饭碗。
我们可以质疑赵雪强的选择,但是回过头想想,即使我们无法放弃一切随心所欲,是不是也可以在单调的生活中偶尔增加一抹亮色呢?
生活本该丰富多彩,多元才会快乐,才能拥有一个更开放的心态。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
北京郊区一座有名的寺庙征集暑期免费禅修学员,为期七天,无需剃度,男女不限。佛学班将安排学员打坐修禅、诵经抄经、书法练习、品尝素斋、观看茶礼……
这样的活动你会参加吗?
实际情况是报名特别火爆,参加禅修的人也非常多元化。
有自由职业者,有中医研究生,有博士,有海龟,有心理咨询师,有企业家……
有的人专程请假而来,有的人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而来,大家都撇开世俗的上班赚钱生活,来到这一片净土探求自我。
我们的生活不能只是上班赚钱。
每个人在世间走走停停,在向外探求的同时,更要向内照见自己,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和喜好,这才是人生最本质的快乐和价值。
02
大学时候,读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深深地记得其中的这么一句话:“当内心某个声音足够强烈时,就应该遵从本心。”
因为《朗读者》,认识了一位遵从本心的“勇士”——黄泓翔。‘’
乍一听他的简历: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毕业。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小伙本该“钱途光明”。
然而,毕业后黄泓翔没有选择常人眼中光鲜的高薪工作,而是毅然奔赴非洲,压上性命做野生保护动物工作。
他说这个选择源于2011年寒假的一次经历。
当时他得到一个机会去厄瓜多尔,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他看到了无比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那一刻,他开始重新审视过去自己的价值追求。
两年后,在去非洲还是进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之间,他几乎没有犹豫。
一个本该在华尔街西装革履讨论股价的高材生,变成了非洲草原上满面尘土的大叔。
更有甚者,他还必须化装成买家,参与调查机构保护动物的“卧底”行动,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对这世俗很难理解的人生,黄泓翔自己的评价却是:
如果按照我自己的标准,我觉得我的人生挺好的。
在他看来,生而为人要做的事情分三种层次:
第一为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是自己觉得有意思有趣
第三是有意义
而他更想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认为生活不只是上班赚钱的人,内心都带着渴望和底气,希望不断通往更高层次,实现自我更高的价值。
渴望源于基本生存之上的高阶需求,底气则是一种敢于主宰人生的自信,愿意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随着奋斗轨迹的向上延伸,人的思维也是不断进阶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人生的某个路口,会突然特别想实现自己的诗和远方,其实那是一种思想进阶的表现。
何为人生?
在像黄泓翔这样的人看来,人生应该就是明白自己一生所想所求,并敢于做命运的掌舵者,不断向上攀登,去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这样的人生超酷,这样的人更酷。
03
不过,在非洲草原上纵情驰骋毕竟离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太过遥远。
回归现实,多数人还是奔波于生计,一生都在限定的圈子里亦步亦趋。
即便内心被某件事某个人刺激,有过挣脱枷锁的念头,也还是一闪而过。
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告别简单的上班赚钱,实现心中所想呢?
我觉得一百年前胡适先生赠与的药方,不妨一试。胡适先生说: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有什么好方法子呢?
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这让我想起身边的故事。
佳佳是比我小三届的学妹,是一个特别文艺有想法的姑娘,钟爱摄影的她最后悔的就是大学专业选择了自己豪不感兴趣的会计。
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她曾想过自己和朋友合开一家摄影工作室,为此还筹划了很久,但最终还是迫于各种现实压力放弃了。
现在佳佳从事的是一份踏实普通的会计工作,薪资不菲但没有梦想的激情。
但是佳佳对摄影依旧是真爱,虽然无法把爱好发展为事业,她还是会用辛苦赚来的钱,丝毫不心疼地花在更新各种摄影设备上,或是为了出门采风努力攒钱。
摄影是她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佳佳的朋友圈里,你会发现笑容最灿烂的照片大多都是与摄影有关的。
上班赚钱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必须的物质基础,是每个人都无法跳过的,但是眼前和远方并不一定是水火不容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辞职转行、离乡周游的魄力和必要,地球的另一端是新世界,身旁的一花一草也可以是新世界。
04
心理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生活状态是需要多个支点的。
工作赚钱只是其中的一个,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支点越多,你的人生才能越牢固、越开阔。
假如有一天,某个支点断裂,你不至于失去生活的信心,因为生活中依然有你热爱的东西,有支撑你的力量,你依然有前进的动力。
即便现在上班赚钱正充斥着你的大部分时间,但迟早有一天,你会想要冲破这种模式,探求生活背后的东西,也就是核心驱动力,因为这是每个奋进的人迟早都要去寻找的东西。
所谓 “斜杠青年”,其实不仅是一种开源的谋生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自由解放,当我们愿意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分一些给爱好特长,人生也许真的就会从此不一样,仿佛进入了新世界。
这样的惊喜是语言无法详尽描述的,只有真正去实践和发现才能体会。
“生活不能只是上班赚钱”的理念,不是口号,不是借口,更不是胁迫。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肩上承载的确实太多,无法割舍的也太多,我们会顾虑,会害怕,会犹豫,这都再正常不过,所以这个念头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要我们完全颠覆现有的生活,它更像是一种提点、生活里的一束小亮光。
学会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满足自己“诗和远方”的愿景,也是一种放松和鼓励的方式,休憩片刻,继续整装前行,谁说不能活出真我?
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