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真瓶装假酒”进行销售,应当如何定性-

【案情介绍】沈阳律师
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间,王某华从废品回收站低价购买大量高档白酒的空酒瓶、包装盒、包装袋等材料,然后将低档次白酒灌装到空酒瓶中并包装成高档白酒对外销售,至案发前,王某华的销售金额为人民币7万余元,违法所得数额为人民币4.17万元。
 【意见分歧】
关于王某华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理论上认为对王某华行为认定存在以下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华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华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想象竞合,应从一重处罚。
 【小编评析】
结合上述案情描述,我们更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第一,王某华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以次充好”又包括以低等级、低档次的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等情形,从上述的案情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王某华利用回收的包装灌装低档酒冒充高档酒对外进行销售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以次充好”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二,王某华的行为同时也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首先,回收的酒瓶、包装盒等包装材料属于注册商标标识。商标标识是指带有商标但独立于被标志商品的物品。王某华购买的回收空酒瓶、包装盒上均含有相应品牌白酒注册商标的图样,且独立于白酒本身,因此属于注册商标标识,如果将这些标识与白酒附着并使之重新进入流通领域,则会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判断。其次,王某华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并未获得注册商标权利人的许可。虽然回收包装是由权利人生产使用的,与正品的包装一样,但是按照规定包装的使用权仅限于权利人本人及其授权许可的人,其他人使用都属于未经授权。当产品消耗后,包装应被回收或销毁,王某华直接将回收包装附着于产品上的使用行为,显然未经过权利人许可。此外,回收包装属于“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情形,可以认定为相同商标,行为人超越授权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应被认定为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因为超出授权部分所印制的标识与被假冒的标识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本案中的回收包装可以认定为与相应被假冒品牌白酒注册商标属于相同的商标。
第三,王某华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想象竞合,应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根据司法解释关于两罪的量刑标准,衡量之下假冒注册商标罪处罚更重,因此本案应当按假冒注册商标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