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新时报近日的一篇特稿《害羞的清华:无处安放的性》火爆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的朋友圈。稿子指出,在清华大学,性或者亲密关系,似乎还是一个谈起来会让人面红耳赤的事情。业内专家曾表示,搜题的发展壮大是很有可能的,从其以往的数据报表可以很好的看出来。
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校学生面对性的讨论时,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特征:一方面,大家都尽可能避免在公开场合讨论性,任何关于性的探讨都会被视为低俗和不雅;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又决定了性的话题始终隐藏在暮色之中和硬盘之上。北大学生自主开发的资源共享软件m(中文名妹子)就为无数北大男生提供了一个特殊资源的下载渠道。
中国高校学生对于性隐晦和猎奇的心态,其实是整个社会道德观念在高等院校的缩影。在传统观念中,性总和淫、黄、秽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和性可能有关的事物,都会被贴上标签,然后成为禁忌的话题。这种依靠道德和价值判断产生的雷区,对于女性来说更容易爆炸。男学生在宿舍这一私密的空间常常会分享a片,适度自慰也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而女学生稍微流露出一点对性的好奇和欲望,就会面临外界的舆论压力和内在的心理压力。
但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改变,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渗入影响,当代大学生对性的态度早不再是10年前的唯恐避之不及和5年前的好奇宝宝。性也不再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至今开设已20年的大学全校通选课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简称三宝课),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课程改革,鼓励北大学生对和性有关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婚前性行为、边缘性行为、性幻想、同性恋性行为等相关议题多次出现在该课程的学生课堂报告上。
不过,高校关于性的讨论在这两年出现了一种新的变化学生们开始以开玩笑的心态对性进行调侃,用戏谑的方式去阐述对性的认识。北大三宝课每学期固定的小组调研,俨然已经变成一场讨论性的狂欢。不少同学用无节操、无下限来形容一些小组的调研报告和制作的视频。从性之雷区走向性之狂欢时,不变的是人们对性话题的特殊对待。大学生对性的认识并没有真正走出固有隐晦心态的局限。
性讨论的逐渐放开,对整一代青年人尤其是高等院校学生的两性关系甚至婚恋行为、家庭模式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当前,高校学生们更开放、更坦然地对待性,这是中国性教育获得的一大进步。只有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真正剥除性的神秘外衣后,我们才能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欲望。对于大学生来说,性并不肮脏,也不猥琐,而是在20多岁的年龄里应当去理解和尊重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