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时、地利、人和。”
// 写在前面 //
全国第一个“块数据”公共平台
>>>> 贵阳市正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企业数据、社交平台数据和感知设备等各类数据,结合政府开放的数据,在我市形成一个区域的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创建出全球首个块上数据集聚模式,并建立块上数据存储、管理、共享、开放与服务的城市大数据公共平台,支撑智慧城市云计算应用示范。
全国第一个政府数据开放示范城市
>>>> 目前,贵阳市正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立数据开放平台——主动开放公共数据,如交通、文化、教育、旅游、医疗、食品安全、企业信用等数据,逐步关联块上形成的企业数据、社交数据和感知设备产生的数据,通过对开放的数据进行深度开发和挖掘,鼓励企业进行各种商业模式创新。
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
>>>> 2015年2月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工作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集聚区正式“落户”贵州。
>>>> 根据《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集聚区创建期为3年,到2017年,建成国家级数据存储灾备基地和国家级云计算应用基地,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以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
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
>>>> 2015年4月14日,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挂牌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它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交易服务,旨在促进数据流通,规范数据交易行为,维护数据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数据交易各方合法权益,向社会提供完善的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和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交易的数据是基于底层数据,通过数据的清洗、分析、建模、可视化后的结果。
全国第一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
>>>> 2015年5月1日,贵阳全域公共免费wifi项目一期建成,市民用手机搜索“d-guiyang”,无需密码即可免费使用wifi。在这些区域,单个用户的网络下载速度每秒可达到2兆到4兆。
>>>> 贵阳全域公共免费wifi是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基础支撑,通过为网内用户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以采集块上集聚的用户上网行为数据。项目于2015年2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内可实现全城覆盖。
全国第一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
>>>> 全国第一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已在贵阳建成。该实验室将为大数据高端战略智库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助力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
>>>> 实验室依托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建立和运行,并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形成长效持续的协同创新机制。作为跨学科、专业性、国际化、开放型研究平台,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以大数据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对大数据发展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和咨询,构建“块数据”理论模型和应用模型,研究编制“大数据指数”。
全国第一个国家旅游数据(灾备)中心
>>>> 7月9日,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旅游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联通集团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旅游基础数据库异地备份的旅游大数据战略合作关系,举行“国家旅游数据(灾备)中心”揭牌仪式,共同开展大数据合作,互相进行旅游数据资源和相关数据接口的开放和共享。这是首个落户贵州的国家级数据(灾备)中心,对推动旅游大数据发展,助推贵州成为全国旅游云和旅游大数据建设试点省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数据中心都选择落户贵州呢?这其中的奥秘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呢?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意义上的高瞻远瞩,或许有些道道就只能在茶余饭后的闲谈罢了。
01、fast射电望远镜的初衷
首先我们来看看fast射电望远镜为什么会选择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呢?可能为大家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三:
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那么既然fast射电望远镜落户在贵州了,望远镜从千万光年之外收集回来的海量信息如何能够高效快速的处理呢?这肯定是就地处理分析后再输送出来要来的快的多。故此这就成为了中国大数据落户在贵州的一个很小的表面因素之一。
科学家们赞叹,贵州的大数据产业让中国“天眼”更加深邃和智慧。
02、贵州的天时地利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中国人的古话用在贵州恐怕最为合适。贵州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在历史上曾一度是制约贵州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是谁能想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地貌却成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都知道建造大数据的中央处理系统是建造大规模的集成服务器机房,机房的最佳参照标准有三:一是气候、二是地理、三是用电。然后在贵州这三样却成为了全国最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我们来简要做个分析:
贵州地处北纬24度到29度之间,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4℃到16℃,夏季平均气温22.5℃,冬季平均气温6℃到8℃。天然的卡斯特地貌,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森林覆盖率49%。
电力资源要素保障是大数据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电力水火互济,稳定可靠,电力价格更具有相对的优势。凉爽的气候与充足的电力兼备,让全国很多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冬暖夏凉的气候让数据中心运行节电10%~30%;清洁的空气有效提升服务器寿命和稳定性;水火互济的电力结构和低廉电价,为大数据运行节约大量成本;地质结构稳定,多山洞的喀斯特地貌,是理想的数据灾备中心……
03、贵州的政治人和
在某年的某月,某位中央领导驱动了贵州的发展,通过已有的天时地利,再加上未来战争预防的需要,贵州从而形成了中国腹地,从交通(高速、高铁、机场)到能源(电力、风力、水力)到未来(天灾、战争、态势)都一一铸就了国家将此未来在民生、国策、战争等各个需求都离不开大数据的云计算中心选择放在了贵州的原因。
中国的大企业如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还有 富士康,包括苹果在中国所销售的手机、电脑等数据的icloud中心也在2012年的2月28日起全面强制要求转移到云商贵州为其提供服务。这里面的道道可想而知、不言而喻。
更多关于可加作者微信了解,权当茶余饭后的闲谈之举。
04、一张图让你秒懂
最后还是来看看2018数博会上政府是怎么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