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养鹅一举多得,一是鹅能除草,又能灭虫。鹅有取食青草和草籽的习性,对杂草有一定的防除和抑制作用。据试验,每亩果园放养20只鹅,杂草只有对照果园的10%左右,鹅数增加,杂草更少。鹅在果园觅食,可把果园地面上和草丛中的绝大部分害虫吃掉,从而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
二是提高果园中土壤的肥力,减少肥料投资。鹅粪含有氮、磷、钾等果树生长所需要的元素。据分析,一只鹅一年所拉的鹅粪含氮肥100克,磷肥900克,钾肥510克,如果按每亩果园养20只鹅计算,就相当于施入氮肥20公斤,磷肥18公斤,钾肥10公斤,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进果树生长,节约了肥料又减少了投资。三是增强鹅群体质,减少疾病发生。果园养鹅,环境舒适,有利于鹅只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果园养鹅离村屯舍较远,可避免和减少鹅病的互相传染。果园养鹅,一定要注重做好免疫工作,才能奏效。四是鹅当狗用,可帮看好果园。鹅记生人,不论白天或夜里只要见来了生人它就大声呱呱叫,特别是夜间更为明显,果园来了生人,它们的叫声告知园主和打更人员提高警惕。现今农村一些农户用家庭养鹅代替养狗看门效果很好。
果园草地养鹅技术:果园植被有上层植被和林床植被之分,上层植被是果树经营的产物,林床植被是鹅的直接饲料。随着果树的生长,果园内的郁闭度增加,产草量减少。所以,应利用果园内郁闭度小、地面阳光充足、牧草产量高的时期加以充分利用。果园草地利用分为刈割利用和放牧利用。刈割利用。牧草刈割利用,就是牧草生长到30~50厘米时进行刈割,将刈割的牧草切成2~3厘米长的段喂鹅,主要用于舍饲养鹅或圈养养鹅。牧草刈割的高度根据牧草品种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为5厘米,越冬前最后一次刈割留茬应高些,为7~8厘米,这样能保持牧草的根部营养,有利于越冬。
在确定最适刈割时间时,必须根据牧草生育期内地上部产量的增长和营养物质动态来决定,不同的牧草品种、不同的地域,刈割时间是不同的,要灵活掌握。牧草刈割利用过早,虽然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有所提高,但产草量低。若牧草刈割利用过迟,虽然产草量有所提高,但纤维成分增加,营养价值和品质降低。放牧利用。草地放牧利用是最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也是我国鹅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式。放牧利用就是牧草生长到30厘米左右进行鹅的放牧利用。由于鹅的采食和践踏,放牧对牧草生长发育、牧草的繁殖、牧草产量、草地植物种类、土壤等有影响,草地牧草适宜的利用率一般情况下为60%~70%,分区轮牧利用率可以提高到80%左右。
分区围栏轮牧应根据草地地形、牧草产量和鹅群的大小等,确定分区的数量、面积的大小、轮牧周期的长短等。在牧草生长迅速的季节以10天为一个轮牧周期,在牧草生长慢的季节以15天或20天为一个轮牧周期。放牧利用时要随着果园郁闭度的增加,产草量减少,随之减少载鹅量。放牧鹅群的适宜规模要根据放牧场地的大小、牧草生长情况、草质、水源、放牧人员数量、人员技术水平及经验、鹅群体质状况等确定,放牧鹅群以500只左右为宜,如果放牧场地开阔、面积大,有一定的水面做保证,则每群鹅可扩大到600~1000只,鹅群太大不好管理控制。
放牧的鹅群必须从小加强训练,使之逐步适应固定的“语言信号”,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反射,调教鹅的出牧、归牧、下水、休息、采食等行为。与此同时,还需要选择、培养和调教好“带头鹅”,依靠带头鹅的作用控制鹅群,达到更有效地管理好放牧鹅群的目的。在果园草地牧草能满足鹅群生长发育营养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少补或不补饲精料。在果园草地牧草营养不能满足鹅群生长发育需要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补饲精料量,补饲要视草情和鹅情而定,以满足鹅的营养需要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