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一直上涨,接不接单都是“坑”!2018年生意该怎么做

近几年,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谓让经销商吃尽了苦头,萎靡经济下动销难不说,互联网的猛烈冲击也迫使经销商谋求突破思路。不过,在看似萧条的大环境背后,也同时萌发出多种发展契机,为经销商2018年逆流而上提供了更多动力。
服装服饰原料涨价多
9月,据东莞时间网讯,棉纱、腈纶、羊毛等材料的价格上涨得比较厉害,大约3%-5%,高峰时羊毛价涨幅有10%。东莞入世丰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强说,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冲击到服装企业接单价格。他介绍,近一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态势,直接影响企业的接单价格。一旦把接单价格提高,客户就会把订单转到其他厂家或其他地区去报价,直接后果就是有很大机会流失货源。
7月中旬以来,作为服装重要原料的涤纶短纤价格大幅上涨。目前,江浙地区每吨直纺涤纶短纤价格在9000多元。短短十几天时间里,每吨涨幅高达700-800元,同比增长近30%。
价格贵,还不好拿货,面料延迟发货成行业常态
台州市服装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拉波尼服装有限公司在台州从事童装制作十多年,总经理林春英表示现在不单单是价格问题,这货源也一下子紧俏起来,“原来下单以后三天,我们就可以拿到面料,现在没有个十天半个月,是拿不到货的。”
据了解,由于面料的紧俏,现在不少服装成品企业要拿面料几乎要全额现金排队才能买到货。举个例子,原本能够卖2000件衣服,因为实在补不到面料,最后只能卖300件。面料成本占公司服装生产成本的30%,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面料价格环比上涨超过50%,令企业经营压力陡增。尽管营业额同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利润却在下滑。利润下滑的很大原因是,企业基本没有提价,而这也是大多数品牌服装公司的选择。
自去年10月份以后的服装市场出现了近几年都难遇的好行情,在库存清空的同时,多数企业也接到了年后的订单。但服装企业存在生产周期:不管是出口还是内销,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本月接到的单子,需要一个月的周期来生产制造,而订单产品的价格则是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来定的。记者走访市场时,一位服装企业老板也调侃道,看似库存是空了,订单是有了,生意是好了,但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行情下,订单接与不接都是一个“坑”!
进入洗牌关键期,服装企业开始精打细算
在此波原料价格上涨中,业内人士认为服装行业进入了一个洗牌的关键期,如何精打细算变得尤为重要。不少服装企业在面料选择上开始精打细算,在保证品质的同时调整品牌定位,突出设计的时尚感,让顾客感觉物有所值。
“其实,行业共同协作,工作应对也很重要。”林春英表示,服装行业创品牌不易,涉及到各个环节共同的提升,这需要很多企业一起合作,“企业不应该进入一个价格战的模式,如果能共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创品牌。品牌服装往往有议价权,那么长期应对原材料上涨也不是难事。”
服装批发亟待转型 破局需靠模式创新
其一,传统服装批发行业信息极为不透明,导致内部混乱。
在封闭的批发交易环节,很多服装批发商家为了盈利,虚化服装商品宣传,随意加压销售价格,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零售环节面向消费者的价格起伏不定,使消费者望而生怯。在经销商环节,也不乏不服从管理、随意降价销售或者窜货的行为,服装企业的品牌战略很难通过渠道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给传统服装批发市场带来不好的影响。
其二,“灰色收入”受到威胁,传统批发商抗拒转型。
产业链的缩短意味着过手利润的缩水,信息透明表示任意一个b端都可以直接面向c端,与消费者对接。转型对于大多数传统服装批发商来说并不友好,他们已经习惯了依靠传统模式盈利。但天不遂人愿,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互联网公平、开放的理念冲击,传统的批发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其三,批发产业链过长,监管困难。
传统服装批发市场管理不够完善,也与其过长的产业链有分不开的关系。整个服装批发市场规模庞大,不乏有些批发商从中造假,激烈的行业竞争也催生出不少急功近利的厂商,监管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行业漏洞百出。模仿品牌服装产品、为求利益自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贴上名牌商标后高价出售,传统服装批发业饱受诟病,声名狼藉。
从服装批发行业面临的现状与痛点来看,目前服装批发市场的销售规模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对于服装行业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扩大服装批发市场,挖掘更多创新发展模式,促使服装批发快速发展。
目前棉纱价格较为稳定 2018年要充满信心
棉纱价格维持稳定。截止至2017年11月3日,中国纱线价格指数cyindexjc40s报26880元/吨,cyindexc32s报23330元/吨,cyindexoec10s报14690元/吨。化纤类原材料小幅波动。粘胶长丝37,800元/吨(0.00%),粘胶短纤15100元/吨(-1.31%);涤纶短纤8951.67元/吨(0.49%)、涤纶poy8870元/吨(1.95%)、涤纶dty10400元/吨(0.97%)。棉纱期货成交小幅下跌,持仓小幅下行,价格小幅下跌。截至2017年11月3日,周成交总量1752手,较上周下跌8.75%,持仓数1370手,较上周下跌18.7%。截止11月3日,棉纱主力cy801收于22940元/吨,较10月27日下跌0.33%。
根据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经季节调整后,中国2017年10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6%,较上月回落0.8%但高于去年同期0.4%,达到今年均值水平。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3.1%,虽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但持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为49.8%和49.0%,分别比上月下降1.3和0.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近乎全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给生产制造业带来一定冲击。童装品牌小猪班纳的总经理吴辉忠介绍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小猪班纳也曾感受到了寒冬来临,甚至出现过业绩下滑的现象。不过,由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深度调整使得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增强了小猪班纳的竞争信心。比如,在品牌和门店上审时度势,进行战略收缩,砍掉其他盈利状况不够好的品牌系列和加盟门店,砍掉层层代理的中间商等等。
作为全球知名鞋材供应商,泰嵩集团比入世丰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更强的采购议价权。罗凯文向本报表示,由于泰嵩工厂使用的原材料总量还是比较大,所以采取的是年度采购合同,合同执行期内,供应商不能随意涨价,因此可以把带来的影响尽量减少。“我们在原材料涨价面前,对业绩增长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