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势丹为何在津屹立25年不倒?看新零售巨变时代传统百货守正出新

在购物中心崛起的当下,传统百货正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创新举步维艰,在旧体制桎梏的利益束缚面前,一批又一批无法应对市场巨变洪流的百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占据滨江道商圈c位的伊势丹百货,用极具竞争力的表现证明自己从未落伍。
做客《凰家商帮玮玮道来》第三期的嘉宾是茂华地产集团茂华春天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远方,和天津陆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招商总监石赟。作为天津伊势丹“元老级”作人员,他们见证了它发展的每一步历程。今天的直播从伊势丹聊起,探讨新零售时代下传统百货如何守正出新。
伊势丹的“与众不同”
1993年,伊势丹进入天津市场。那是一个国营百货占据市场主导的年代,消费者的思维意识还停留在传统百货之上。以中高端品牌亮相的伊势丹,有些格格不入。
如何打动消费者,伊势丹下了一番功夫。
伊势丹在招聘时选择零工作经验的员工,在工作培训中,灌输日本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理念。优质的客户服务给当时的天津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开门营业时工作人员整整齐齐站在入口和柜台前对客人鞠躬微笑表示欢迎,为伊势丹树立品牌形象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时的滨江道商圈,以劝业场、华联商厦为代表的传统百货,分布高度密集,品牌重复度高,缺乏差异性。伊势丹选择了“引领年轻时尚”的路线,主要客群定位当时的大学生,将许多品牌首次引进天津,拓展了消费者的视野,引导时尚潮流,借此跻身为当时天津人心目中高端百货的行列。伊势丹抓住了消费者在高端百货消费后的心理满足感,在不长的时间内就稳固在天津市场中的地位。
伊势丹坚持“领先当地市场三年”的方针来拓展每一个市场,通过改变顾客的消费习惯,培养粘稠度。天津,便是最成功的一个代表。
伊势丹的“长久不衰”
不久前,天津市商务委员会信息中心发布了5月天津百货业销售监控数据:伊势丹销售额环比涨34.1%,同比涨1.8%,成为唯一一家实现销售额双涨的商场,在购物中心崛起的时代依旧保持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石赟认为伊势丹之所以能够在天津市场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主要得益于三大板块的强势,即化妆品、鞋品以及儿童业态。由于商场周边活跃着大量写字楼工作的白领人群,伊势丹在商场一层,布局了sk-ii、雅诗兰黛、la mer等热门化妆品品牌以及玖熙、爱步等中高端女鞋品牌。除了品牌,伊势丹也在运营过程中及时调整了业态,特别是当儿童业态扮演着提升购物中心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角色之时,伊势丹也根据市场变化强化了儿童业态和其他强势板块,降低弱势内容的投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伊势丹已从最初的传统百货,逐渐转变为实现购物、休闲、餐饮的一站式购物体验卖场。
远方表示,伊势丹进入天津市场已经有25年,拥有忠实度很高的客群,在他们心中对伊势丹有着根深蒂固的“情怀”。正如石总所提到的,伊势丹频繁地调整每一个细节,与市场高度匹配,未曾落伍。这种调整同样表现在高度精准的客户定位上,进入天津市场之初,以接受新鲜事物强的年轻人为主要客群;如今则将重点放在白领以及家庭消费上,客户资源从而得以保证。
遗憾的是,天津伊势丹的成功未能在其它城市复制。在上海、沈阳、济南等城市,伊势丹都出现了闭店的情况,他在中国市场的拓张之路并不顺利。远方认为造成多地关店的原因有很多,在上海,消费者更青睐于欧美品牌,日韩系商场生存环境艰难;沈阳店则是由于商场经营不佳最终关店。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市场、被时代所淘汰。
伊势丹的“一鸣惊人”
2018年初,百货业传出了两大重大新闻,一是北京skp2017年业绩达到惊人的125亿,成为中国首个过百亿的商场。另一则是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将大幅扩建。
现代集团将在伊势丹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预计到2020年,2.0版本的天津伊势丹将会以26万平米的体量赶超位于新宿的伊势丹本部总店,成为全球最大的伊势丹。
石赟指出目前滨江道商圈呈现空间压缩,客单价走低的态势,再加上大悦城的分流影响,运营一个超大体量的商业体具有相当的难度。26万平的天津伊势丹将以何种形式亮相,日后将采用怎样的运营方式,值得期待。
传统百货何去何从
与伊势丹的长盛不衰相比,传统百货难以摆脱一蹶不振的困境。国际商场、劝业场、新世界百货、百货大楼、滨江购物中心等传统百货由于长期以来的经营模式无显著特色,加之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市场竞争和消费吸引力下降,导致业绩下滑明显,2018年5月销售额同比降幅均居于前列。
作为天津最有影响力的商圈,在和平路-滨江道上分布有多家传统百货商场。拥挤的商场空间、过时的美陈展示,难以满足如今人们对购物体验的要求,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改革调整,这些国企老字号商场的日子甚是“煎熬”。
“传统百货与购物中心的一站式消费相比,它在单品管理、品牌合力等方面独具优势,而目前这一优势尚未得到发挥。”远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他还认为拥有200年历史的百货不会被市场所淘汰,未来如何发展需要经营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