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一个做生意的最好时代,不看资本多少,不在于能力高低,只要你想,就可以投身到创业的大潮当中去。
去尝试,去行动,只要找准机遇,猪也可以高空飞翔。
那些短短几年时间就逆袭的成功案例给了人们莫大的信心和勇气,大潮汹涌,似乎只欠缺一个风口。
虽然,门槛是前所未有的的低,低到一部手机就可以撬动不小的生意,但是,越低门槛的生意也往往意味着别人可以轻易杀进来,从而摊薄了利润。
我们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运气,低估了成功必备的基础设施和实力。
.
李嘉诚说,做生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创新,二是改进,三是跟风。
创新吃的就是“一招鲜”,虽然不易,一旦使出来,却费力少而收获大;改进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虽不易造成轰动,后劲却很足;跟风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样做起来较容易,风险也较小,但跟吃人的残羹冷饭差不多,收获有限。
你看,蜂拥而上的大部分不都是第三种吗?
至于其原因,无非是能力不足和想象力不够。只能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捡食。
.
物以稀为贵,是常识,但人们都选择性的忽略了常识的重要。
一门好的生意,一定是与众不同,别人竞争不过自己的生意模式。如果可以轻易被更多的资金砸过来替换掉,你能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创新不易,甚至是可遇不可求。而改进则相对容易,可称之为微创新。
大家都在做生意,想找到一片蓝海太难了,就算你看到了,也往往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抢占。又有钱,块头又大,你怎么拼过人家。
所以,我们常做的一般是自己能力和资源合适的生意,为了脱颖而出,多赚点钱,就需要多搞些微创新,不断厚培自己的根基,在此之外,还要善于走捷径、聪明的努力。
.
营销就是最有效的捷径。
人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就容易做。那么生意为什么就无缘无故地跑来找你?
靠的就是营销。
“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营销就是为了构建自己让人信任并由此产生交易的品牌,营销能力的强弱往往代表你护城河的大小,因其是无形的创意实力,而不是能够轻易被同行的雄厚资本、外力所击败的。
这也是巴菲特所喜欢的那种生意,“我喜欢的企业都像坚固的城堡,四周被宽大的护城河包围,河里有凶猛的鳄鱼,同时城堡上站满了冷酷的战士。”
.
但营销不仅是做广告,广告是花钱买流量,而比如社会化营销就是用创意来找流量。
这是一个产品过剩的年代,而过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卖的产品往往有很多的同行在卖,且他们的实力和渠道很可能比你更强。
钱没别人多,产品不是比别人强多少(就是强也代表消费者知道和认可),渠道能力比不过,服务、团队等也很平庸,你唯一可以用力的点就在于营销上的突破。
是为差异化打法。
当然,李嘉诚说“人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就容易做”的本意其实是讲要善待他人,多交朋友的道理。实际上这也是以自觉为品牌的营销。他认为,世情才是大学问,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很多人认为生意不好做,是因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没有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先考虑对方的利益再考虑自己的利益,就容易达成交易。
但急功近利的社会,没有多少人有真心、耐心去慢慢塑造自身的品牌,人性都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吃亏,人们最在意的是怎么讨好自己的欲望。所以老方在这里讲营销,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么。
.
没有一件事情会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
所以,我们做什么生意都必须学会未雨绸缪,“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
要真正意识到,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可以安然不动,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我们要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因此,向营销要生产力,向管理要效率,向变革要竞争力,是我们用力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