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话中“gòniè”怎么读?方言专家和本地人各有高见


近日,江西电视台四套《江西方言大会》邀请了南昌大学胡松柏教授担任专家,节目中胡松柏对九江方言中“gòniè(即普通话中的吵架)”一次作出了解释。然而,一名九江的方言爱好者杨修骏看了节目后,发表了不同意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如下:
纵观胡教授的资历,其主攻客赣方言,是名副其实的语言专家,对于方言业余爱好者来说是学习的榜样与楷模,但在2016年6月11日节目播出的九江方言题,我对胡教授的解释不敢苟同,遂提出如下异议,以便探讨。
节目截图
该期方言节目中,出题人出了一道九江方言题,题目对九江方言中的“gòniè(即普通话中的吵架)”进行解释。一般来说,一个地方总喜欢把市区话作为该地的代表语言,九江话的代表就是市区的“九普话”,但是,该期节目中,出题人并未讲标准的市区“九普话”,而是讲变调的“乡下话”。
大家都知道,市区“九普话”是不区分“n”与“l”声母的,全部念成“l”声母,如:“娘”念“良”、“泥”念“离”、“牛”念“刘”、“年”念“连”等,所以“gonie(割捏)”是九江县等郊区的发音,在九江市区人发音是“go lie(割裂)”。
“gòniè”特点或定义: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语言较量、争斗,主要以语言为武器,适当地掺杂一些肢体动作,给对方进行心理打击与心理伤害。
一、“gò niè”人数: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语言上较量与争斗
如果你大声指责、呵斥、怒吼对方,对方不吭声、不回应、不理睬,这个则不算吵架,只能算你耍泼、骂人、训斥他人。吵架是双方互动的,你一句来,我一句去!
二、“gò niè”过程:以语言为武器,以肢体动作为辅
吵架主要以语言为武器,通过怒吼、斥责、数落、揭短、侮辱、辱骂、捏造等形式与对方进行辩论。然后掺杂一些肢体动作予以挑衅,如用手指头指向对方面部,用手指头在自己脸上比划(寓意对方不要脸的意思),推搡对方,朝对方吐口水,朝对方跺脚、朝对方竖中指等。
三、“gò niè”目的:打击和伤害对方心理
吵架的目的以打击和伤害对方心理,让对方生气。
通过对“go nie”的定义了解,再来分析胡教授给出的本字。《集韵》“吤,居拜切,音戒。声也。”胡教授说“吤”字表示声音的,类似《十送红军》歌词“介支”,没有实际意义。但在九江方言中,“介”念“gai”(音盖),而不念“ge”,就算音变近代也才念jai。
关于胡教授写的nie字,我查遍《康熙字典》等字典都没有查到,只找到与胡教授相近的“㖏”字,《博雅》“㖏,怒也。一曰诃也。或作𧨚。”胡教授解释为发怒、呵斥,但与“gonie”定义对比,“吤㖏”一词只看出大声呵斥,呵斥不一定是吵架,如父母呵斥子女、领导呵斥下属、警察呵斥正在犯罪的人,吵架需要有回应,即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语言较量与争斗。另外,吵架也不一定非得大声或呵斥,有些人吵架就像对山歌,也有人吵架就和说话没有区别。吵架是用语言去伤害和打击对方心理,让对方生气,与声音大小没有必然关系。
所以,我认为正确的本字是“角嗫”。
《唐韵》:“角,古岳切”,即古音念“go”,郊区至今还这么念。《广韵》角,竞也。《注》角,谓竞胜负也。即“角”的意思就是较量、争斗。九江话中的“角嗫”主要侧重“角”,比如人们都会说“有话好好说,角么事?”、“刚刚你是角赢了还是角输了?”、“她动不动与别人角”。
“嗫”是“囁”的简写,《玉篇》:“囁,口无节也。”又《玉篇》囁,私骂也。《集韵》本作讘。《说文》讘,多言也。〔讘䛟〕多言,妄语。指说些没有操守、没有品德、没有素质的脏话或虚妄不实的话、假话、荒唐无稽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