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的工作可上升到事业的高度,更极少数人的工作与兴趣挂钩。大多数人的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日复一日的繁琐的工作后,努力赚到的钱勉强维持“房子,孩子和医疗”这些大块开支,用于改善生活,提升个人的支出相对较低。真正实现财务自由极少,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直在努力的理想。
近日,一则哈尔滨市推迟发放养老金的通知引发公众的担忧。官方解释推迟发放的原因是工作安排。但近年来屡屡传出的消息,养老金亏空,养老金入不敷出等问题让人担忧,隐约让人感觉绝非空穴来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了一个国家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欧美国家经济发达,社会保障相对较高,许多人的晚年还要靠救助。保障程度完胜我们的韩国、日本,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许多老人自动延迟退休,依然工作在岗位上,自食其力。中国老龄化社会也会很快到来,到时,缴纳养老保险的人越来越少,领取的人越来越多,单纯靠现在缴纳养老保险,以后依靠国家来养老,恐怕不会是高枕无忧的事。
有的人说靠子女,中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习俗。随着父母思想的开放,认为养孩子是生命的传承,而不是为了个人自私的养老。除了刻板和墨守成规的父母外,没有多少父母把责任压在孩子身上。年轻人想法更加开放和自主,我们这代都在抛弃这种想法,到孩子长大后,还会有几人认同这个,他们会养老防老会当成一种谬论。一代人有一代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越开,压力越大,竞争更激烈。若干年后的年轻人,工作和收入压力不能确保比现在更轻松。
筹划来筹划去,养老问题还得主要靠个人。工作后,小编努力工作赚到的钱,除了满足当下的消费支出外,还要精打细算,想办法攒点钱以备以后的养老。
在确保个人及家庭基本生活消费,逐步提升生活品质外,牢固树立节约的意识,精打细算过日子。根据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情况,量入为出,细分支出项目和数额,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绝不能省,医疗方面的支出也省不掉。能省的就是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比如不攀比,不追风购买个人承担不起的奢侈品,
学会理财,每月拿出固定部分积蓄和购买理财产品,既确保存量又实现钱生钱。根据情况,购买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备不时之需。
国家拉动消费迟迟拉动不起来,刺激消费也收效甚微的原因,除了国人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赚的少花的多,还得不得不为将来的晚年打算。这种情况下,没有多少人敢赚多少花多少。只为了今日有酒今朝醉,恐怕晚年无收入后,落得囊中羞涩,晚景凄凉的场景。
现在工作赚钱,除了满足支出和消费外,学会赚钱养老吧,未雨绸缪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