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四小”专项整治蛮给力


取缔一批脏乱差的小摊小店和小作坊立案查处5起违规经营行为
九江新闻网讯蛋糕、豆制品、米粉、面条、卤菜以及早餐店、小摊点、小食杂店……他们的食品都卫生安全吗?为确保公众饮食安全,从5月初开始,我市与全省同步,全面启动了食品领域“四小”(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时至今日,半年时间已到,整治情况怎么样?11月1日,浔阳晚报记者跟随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濂溪区市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执法检查时发现,部分经过整改后的“四小”面貌焕然一新,卫生整洁、操作规范。但仍有部分“四小”依然我行我素,对整改不重视、不到位,已经引起了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执法人员在店内检查。
11月1日上午,执法人员首先来到的是位于濂溪区慧龙新城小区的一家瑞馔手工吐司店。执法人员一进店门,就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检查,但没有发现他们担心的问题。“你们的添加剂存放在哪里?有没有使用添加剂?”“我们店里从来就没有使用过添加剂!”在制作车间,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该店负责人回答说,因为进货渠道规范,食品安全有保障,他们加工使用的材料都是真实的,从不乱添加添加剂。
随后,检查组一行驱车来到莲花镇附近的李国样粉条加工店。这是一家由返乡务工人员创办起来的粉丝、粉条、粉皮等加工作坊。6月初,执法人员来到这里检查时发现他们还没有办理食品加工营业许可证。在下达整改通知后,该店负责人李国样马上申请办理。同时对店内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每天进行卫生保洁。浔阳晚报记者看到,进门的窗户进行了防鼠、防蚊、防苍蝇处理,地面上干净整洁,看上去清清爽爽。生产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成品后的粉丝、粉条有序地悬挂在专用架上。
“他们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你看,工商执照、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也已经办好了,人员健康证等都张贴在墙壁上,符合规定的要求。”濂溪区市场管理局的詹副局长告诉浔阳晚报记者,全市“四小”整治启动后,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他们快速行动起来,整改、补证,并取缔了一批脏乱差的小摊小店和小作坊。
对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全市的“四小”都像他们这样顺利地推进,我们的食品卫生安全就会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仍有许多情况不乐观。8月底,他们对各县(市、区)“四小”专项整治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共检查“四小”生产经营单位1020余户,出动执法人员2740余人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30余份,规范纠正生产经营行为470余户次,立案查处5起“四小”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抽检“四小”经营单位520余家。对进销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不落实、无照无证、非法经营“三无”食品、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有毒有害、无合法来源食品行为集中进行整治。
下一步,市食药监局将对各县(市、区)小作坊登记和管理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对擅自扩大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范围,或者有生产加工禁止品种目录内行为的,对登记工作组织领导不力,或者出现懒政、推诿、不作为等现象的,要通报给有关部门进行追责。对重点品种(豆腐坊、熟卤肉作坊、糕点房等)、重点区域(农贸集市、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等)开展日常检查,加大对作坊食品的监督抽验力度,切实做好防范“四小”行业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欧阳新华 记者 包四华/文 欧阳海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