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金融行业正处在监管重拳出击的风暴之下,按照监管“做金融必须持牌”的要求,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将会成为消费金融的主角。
自2010年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以来,经过七年的发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仍然非常少,目前只有22家获批开业(详见表1)。
表1
随着监管趋严,消费金融公司的增资步伐普遍加快。财世汇12月28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公开资料查询显示,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队列中,注册资本10亿以上的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70亿元、马上消费金融22.1亿元、招联消费金融20亿元、中邮消费金融10亿元、上海尚诚消费金融10亿元。(捷信、招联、苏宁、锦程、华融等均有增资消息,详情见表1)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应遵守下列监管指标要求:其一,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其二,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100%;其三,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其四,投资余额不高于资本总额的20%。
从合规角度来看,企业增资可以有效增加总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提高实缴资本还可以提高借贷额度,提高同业拆入资金总额,达到加大覆盖率,扩大市场份额的作用。
除了22家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之外,据财世汇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不断有银行或上市公司对外发布公告称,拟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总数有10家左右。但截至目前,只有“珠海易生华通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筹建。(详情见表2)
表2
如今,强监管环境下,消费金融行业不断规范和成熟,牌照优势不断凸显。优先布局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将会有巨大的“先发优势”。
更多精彩推荐:
2018年消费金融五大发展趋势预测
陆金所的上市路:在择吉时还是在喊“狼来了”?
“割肉”共享,信联是否能换来意想中的全盛时代!
如果时光倒流,现金贷的命运会不同吗?
消费金融机构亟需从规模增长向价值增长转型
重磅!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消费金融发展新信号
(欢迎来稿,邮箱:,顺便勾搭小编:ai_fin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