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名妃杨玉环喜爱荔枝,家喻户晓。然而她所享用的荔枝究竟来自哪里?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杨贵妃食用的荔枝是四川涪陵送的,更多认为是岭南送的,也有人说是岭南增城的荔枝。“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曾任清朝两广总督的诗人阮元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秘密,杨贵妃所吃的荔枝来自高州。
久居北方深宫的杨贵妃如何得知南方荔枝的美味呢?关键是身为唐玄宗的心腹内侍高力士,深明帝皇妃子喜好,深知家乡荔枝味美。为讨杨贵妃的欢心,特使人从高凉大园岭采摘荔枝献给杨贵妃,官府令驿站800里加急快马鞭送入宫中,让贵妃品尝。岭南高凉就成了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唐荔乡,也就是今日的高州根子镇贡园。
高州根子镇贡园坐落于浮山岭下,据史籍记载,高州种植荔枝始于秦末,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唐朝岭南地区高凉浮山岭下有一小山叫大园岭,长有一棵野生荔枝树,结果丰产稳产、果肉厚核细、味道极甜,却久未命名。玄宗年间,高力士身为唐玄宗的心腹内侍,把家乡高凉大园岭的荔枝献给杨贵妃,杨贵妃见到鲜红的荔枝大喜,笑容可鞠,后来人们称这种荔枝为妃子笑荔枝。直至后来,杨氏家族的没落,人们一度不把该荔枝称为妃子笑。因其形似白蜡,故又取名白腊荔枝,又因该种荔枝味道特别甜,人们形容其象盛放糖的罂(一种常用来盛放糖的陶瓷器),又叫白糖罂荔枝。明末弘治年间,何氏祖先从原籍福建迁到广东高州府茂名县根子柏桥村开基创业,发现大园岭这优质荔枝,虽然果实大小和味道还不错,但该母树已年过八百,老残致极,结果少。何氏祖先便采用“圈枝”办法繁殖新苗,在大园岭开垦扩种,由于该母树老残枝少,能繁育的苗不多,于是再到围山岭找到两棵荔枝“圈枝”繁殖,种满了大园岭,面积约100亩。因唐朝在此采摘荔枝进贡给杨贵妃,便称大园岭的荔枝园为贡园。
目前,贡园里还有古荔枝树39棵,这些古树的树龄至少有800年,它们虽然饱经千年风吹雨打,却仍根深叶茂,盘根错节,蚺卷弯曲,身上镂满岁月的沧桑。有的树心被时光掏空,可容孩童藏身其间捉迷藏;有的半边躯干被风雨吞噬,只剩半边在顽强地支撑着生命的旗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荔枝博物馆。它们尽管都已巍巍老矣,却依然年年花事不绝,岁岁果压枝头,灿然地绽放着满树的辉煌。贡园就像一块活化石,把历史和现实珠联璧合地连缀在一起,凝固着许多动人传说,记录着许多瑰丽的诗篇。
贡园东边有棵古老的木菠萝树,当地的乡民一代代流传下来,说此树便是当年朝廷命官拴马的物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代名儒苏东坡乃四川人,但为能啖荔枝三百颗,竟然“不辞长作岭南人”,其爱荔枝之深切,可见一斑,难怪人们称其为“荔痴”。
贡园荔枝闻名,除了老树满园外,更以早熟质优吸引人。五月底六月初,不少地方的荔枝刚开始冒红,贡园的荔枝已是红彤彤一片,成熟期要比其他地方早一个月左右,既是气候使然,也是早熟品种之故。贡园的白糖罂、白腊、妃子笑等品种,都是名优品种,其盛产特产的“白糖罂”荔枝,获得首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广东早熟优质荔枝第一名呢。白糖罂荔枝的最大特点,是皮薄、肉厚、清甜、质脆。那红红得透亮,红得耀眼,红得诱人;那肉亮晶晶,白嫩嫩,如冰雪,令你垂涎欲滴;肉掉到地上,不沾沙,这是贡园荔枝的重要特征;放进嘴里,香甜、清脆,余香绕鼻,沁人心脾。此时,置身于贡园,不仅可观赏千年古荔的神韵,感悟生命的神奇,更可品尝到千年古荔的滋味,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替领导分忧解难的人.才是国家的好臣子.也是人民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