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话题”有什么用?

在去年年中的微信更新中,微信上线了搜一搜、看一看。之后又将两个功能直接提到了二级菜单页面,可谓离用户的距离是越来越近。当时有媒体称搜一搜手撕百度、看一看脚踢头条。
但上线接近一年的时间,搜一搜和看一看似乎并没有发挥这么强大的威力,无论是在用户的打开频次。还是使用热度上仍然是无法和朋友圈、小程序、微信小游戏等这样的功能相比,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大功能除了将微信生态圈的覆盖范围扩大了之外,并没有产生重磅的市场效应。
恰恰现在微信公众号的生态经历了六多年的发展之后也正在慢慢出现增长放缓、数量庞大、鱼龙混杂、同质化竞争、标题党等多项问题。这直接使得用户的使用热情和阅读频次都在逐渐下降。可以说大量的公众号运营方为了追热度、蹭点击量正在向浅层次方向发展。这无论是对优质内容的创作者、还是微信用户、以及大微信的生态来说都是不好的。
微信在上月末推出的“热议话题”似乎是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热议话题”是通过热点事件将符合条件的文章进行聚合的阅读产品,在某一热议话题下,会出现由不同公众号讨论同一热点话题的文章及观点列表。每段时间的热议话题则是由微信大数据能力和人工筛选综合确定。
该模块位于看一看入口和参与热点的文章底部。用户可以通过看一看入口看到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文章发现同一话题的更多内容。
这其实相当于打通了公众号和看一看,为原创公众号带来一个新的重要流量入口。提高了公众号作者们的积极性。起码从文章邀请制的筛选标准来看,并不仅仅是多人推荐的文章才能够入选热议话题;质量够高、热点契合度高的小号文章,同样能够入选。这就给了很多小号提升曝光度的机会。流量资源更是高度向原创的优质内容倾斜,打破了以往大号流量垄断的态势。总之就是你的内容足够的好、观点性强、并且具备一定的时效性,都可以被邀请。
有人认为这和之前的热门话题一致,其实笔者并不这样认同,这次推出的新功能,微信并没有意指每一个热点都要追,而是重点发力在深度、优质的内容上面,更何况微信公众号下方的链接和看一看双向互通的入口就和之前仅仅上限包含五篇文章热门话题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逻辑结构,可以让深度的阅读用户通过不同视角去看待一个话题,通过智能去重的方式最大化的方便了这些读者。
这也和当时看一看推出的初衷是一致的,看一看推出之后张小龙就表示:“看一看不应该做成另一个今日头条,应该具有微信特色,应该把腾讯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对于社交关系链的使用。”
现在看来,表面利用微博热搜方式的热议话题,巧妙的实现了微信的特色。虽然头条有强大的算法推荐能力,可以不断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无疑热议话题利用了创新的机制,用公众号深度和优质的内容特点定位了自己。并且随着未来信息流越来越多的态势,热议话题的优势还将不断的显现。
但这并不代表热议话题无任何缺点,目前隐藏在看一看信息流中的热议话题,时效性就是最大的问题,即用户首次看完该热议话题中某些文章之后,如果要再次进入,则用户需要在不断更新的信息流中一直翻找下去,虽然在文章底部也有长期有效的链接,但用户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文章的阅读界面之中。
再者就是在这次热议话题的更新中,并没有开通针对这些优质作者的打赏功能,这对公众号运营方来说可能有些许失望,毕竟这些算作是千万公众号中较为优质的了,经过筛选之后,为何不开通打赏功能呢?难道微信还有其它的考虑?
因此这样的改革并不能算作是革命性的改革,在笔者看来试探性的意思居多,更多的是在测试用户对于这样的定位是否认可,这在热议话题的推出更新上就能体现出来,当时并没有出现通知用户的情况,而只是在悄无声息中上线了一个新功能。
所以目前来看未来热议话题和看一看的关系还很难说,毕竟公众号的定位并不是信息流。
作者:杨静|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