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真实身份终于被曝!300亿惊天漏税被查!

避税大咖
在你心中,苹果可能还是那个卖卖手机、卖卖电脑的高科技公司,它其实是个避税大咖!你可能有所不知,苹果2012年末拥有1450亿美元的现金或现金资产,其中就有1020亿美元游离于美国海外,几乎没有纳税,用这笔钱去买iphone x的话估计都能绕地球三圈了。
但是,会避税不厉害,厉害的是苹果公司的避税行为并没!有!违!法!
1997年1月,在美国加州,苹果美国公司apple inc正式注册跟大家见面。美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在联邦层面可高达35%,再加上州税,税率接近39%。要知道,现在能够超过美国法定税率的国家或者地区是很少的。成立不久,苹果就悄咪咪地开始了它的避税计划,在境外的实际税负只有1%到2%,其精巧、缜密之度令人瞠舌。
在2013年被美国政府发现之前,苹果公司是怎么走上避税巅峰的呢?
策略一:
我不是你的居民纳税人,你别找我。
说到避税天堂,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荷兰。可苹果偏偏不走寻常路,没有选择荷兰而是盯上了法定税率12.5%的爱尔兰。
1980年,苹果先在爱尔兰成立了一个100%控股的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oi。接着,由aoi在爱尔兰设立苹果欧洲运营公司aoe、苹果国际分销公司adi、苹果零售欧洲控股公司,在新加坡设立苹果南亚公司asa。然后,苹果欧洲运营公司aoe又在爱尔兰设立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
你看到的可能只是爱尔兰12.5%的低税率,而苹果看到的却是爱尔兰和美国对居民纳税人的规定不同。爱尔兰遵循的是“实际管理机构”管辖,如果你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的控制地不在爱尔兰,你就不是爱尔兰的居民纳税人,不用交税。而美国遵循的是“注册地”管辖,只要你不在美国注册,那不管你的实际管理机构在不在美国,你都不用交税。
你可能会想:“如果我在爱尔兰注册、在美国控制我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那我不就两边都不用交税了吗?”
是的,苹果在爱尔兰的aoi、aoe、asi采用的就是这种策略,否认了自己爱尔兰居民纳税人的身份同时不承认是美国的税收居民。但是你知道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给苹果带来了多少收益吗?从2009年到2012年,aoi收到的300亿美元的股息、asi取得的740亿美元的利润都几乎没有纳税。
策略二:
我的钱在国外,你找我也没用。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苹果最值钱的莫过于它的知识产权和商誉,苹果的知识产权源于其研发活动。但是,研发是有风险的,成败难说。所以,苹果美国公司apple inc和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签署了成本分摊协议,大家一起投资,将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其实,这不是一份简单的成本分摊协议。苹果算得很精,它将知识产权拆分为法律权利和经济权利,全部的法律权利由美国苹果公司拥有,而经济权利才是两者分摊的内容。法律权利就很好理解了,把知识产权注册在美国能够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可是,苹果美国公司难道没有能力自己承担全部的研发活动成本吗、它不想独享全部的利润吗?
其中的奥秘就是,通过与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位于爱尔兰)分成,苹果将利润成功地转移到了爱尔兰。
苹果聪明,但美国政府也不笨。一些投资者通过对外投资获得收益,为了不纳税,干脆把所得直接留在境外。考虑到这种避税意图,受控外国公司制度cfc规定即使投资者的所得在境外也将其视同派回进行征税。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税法下面竟有一个“打钩规则”——税务主体性质识别规则,美国公司可以将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当作税法上不存在的实体对待。苹果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政策,它把在国外设立的公司通通视为美国税法上不存在的法律实体。
从2009年到2012年,苹果美国公司承担了研发成本中的40亿美元、获得来自美洲市场的利润387亿美元,而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承担了49亿美元研发成本、却获得了来自美洲以外市场的利润740亿美元!美国不仅转移了利润转移,还利用美国税法政策的漏洞,完美地避开了征税。
策略三: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爱尔兰的法定所得税率只有12.5%,已经很低了吧。但是,按照苹果的作风,能少交一分税它绝不会多交。通过与爱尔兰政府的谈判,它争取到了更低的税率——2%。
苹果欧洲运营公司aoe、苹果销售国际公司asi都与爱尔兰的税务局签过一个预约定价协议,爱尔兰税务机关允许这两个公司按照其运营成本的8%~20%视同应纳税所得额,而不是按照实际销售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两个公司只有几百名雇员,一些办公的成本,这些运营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这样一来,苹果就实现了境外实际税负只有1%~2%的“神话”。
苹果公司这种既会捞钱又会省钱的本领,小编还是很佩服的。它所有避税行为虽然都是在法律条文允许的范围内,但实质上还是违背了立法精神,会造成全球商业竞争环境的严重不公平,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容小觑的危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苹果公司如此精密的税收布局终究还是被曝光查处了。所以说,
“避税有风险,避税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