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非著名发财故事 ‖ 010号文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自传里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做生意是需要天赋的,也就是说要有做生意的基因。这话并不是自以为是,做生意不是只要聪明就够了,虽然聪明是必要条件之一。做生意靠的是商人的直觉。很多人有这种直觉,却没能发现自己的这种能力。今天,发财哥要说的人,是老家的一个朋友,他叫张鹏(化名)。在湖南一个贫困县经营着一家土特产(豆制品)加工厂,目前总共有20名员工,产品销往8个省,年营业额近千万,净利润300多万。初中学历的他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老板,盖了别墅,开着宝马车7系轿车,还包养了一个女大学生。对于崇尚知识改变命运的当地人来说,张鹏无疑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一
“贫困县里走出来的老板”
张鹏今年38岁,1996年初中毕业后,最开始靠开粮油店起家。
老家在湖南省岳阳市某贫困县的一个落后的小镇上。在这个贫困县,也是将军县里,张鹏是大家眼里成功的老板,但在这个崇尚教育、认为唯有读书才有出路的县里,他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另类。
当地人出人头地,主要的路径还是依靠读书。考上县重点,然后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大城市里面买房扎根,变成城里人儿。
再有就是,出去闯荡一番,依靠做生意发财致富,不过这条路很艰难。像张鹏那样窝在当地,就可以发家致富,当地人想都不敢想。
湖南毗邻广东省,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先知先觉的人就坐上了开往广东的列车,成为第一代外来务工人员。慢慢的,第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发现了城里的一些商机。
最开始,他们发现深圳这些大城市对装修材料有很强的需求,所以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就是靠给广东地区做石膏板发家致富的,有些人生意越做越大,身家过亿。
后来又有人发现,外面的城里人儿对湖南的土特产有特别的喜好,喜欢湖南的辣,有些人辣的满头大汗,嘴里直吸气,还是止不住往嘴里塞... ...
于是有一部分人开了土特产店,把有湖南特色的特产(麻辣豆干、麻辣鱼干、麻辣牛肉干、腊鱼、腊肉、剁椒等)送到了城里人的嘴边,这部分也发达起来了。
二
“张鹏的发迹史”
张鹏真正开始做土特产生意是在2005年。
之前通过开夫妻粮油店攒了一笔钱,这也成为了他开土特产店的启动资金。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鹏在一个酒桌上听到了一个消息:
一个曾靠做土特产生意暴富的人,讲到湖南土特产在外边非常受欢迎,不仅仅是珠三角地区,长三角、中原地区也都很热销。但东北地区目前还没有人做。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张鹏这个对赚钱机会有着敏锐嗅觉的“土老帽”,默默地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并且跟那个老板互留了联系方式。
张鹏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他这个人有三个优点:第一是执行力强,想好了马上干;第二是为人特别诚信,不赚昧心钱;第三是大方,总抢着买单。
说干就干。张鹏首先想跟那个老板取取经,于是请他喝了三次酒,知道他“好色”,所以每次给他叫洗浴服务,其实,张鹏自己也是性情中人……
投其所好之后,张鹏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两件东西:1、开一家土特产店需要做的准备;2、如何打开销售渠道。
其中有一件事儿,反而没有难倒他,那就是麻辣制品的味道,也就是所谓的配方。因为在当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做的一手土特产的手艺。
张鹏决定从自家比较拿手的麻辣豆干制品入手,味道好,销路好,成本低。根据辣的程度,把自己的第一批产品分为三大类,特辣、麻辣、微辣;根据品类主要分为豆干、豆卷、豆皮,也就是说第一批产品线有9个类目。
三
“闯关东”
带着自己的样品,张鹏踏上了春天里开往东北的列车。
选择东北地区作为首选销售目的地,除了东北地区湖南特产覆盖率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东北人也喜欢吃辣,在口味上对湖南的麻辣制品接受度会更高。
同时,他此行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在东三省谈下15家能够卖自己产品的超市。
当然,他此行也不是盲目出击,在这之前,他已经联系了将近10家在东三省的湖南人开的小超市,并且沟通了初步的意向。
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杀手锏,那就是给渠道的提成可以达到30%!
也就是说产品的售价如果是10元,那么超市可以提成3元,除去成本4元,张鹏可以净赚3元,利润率30%。也就是说如果卖出去100万的货,张鹏能够赚30万元。
到了东北之后,为了节省开支,张鹏都是住最便宜的旅店,每天晚上面对“小姐”的敲门声,张鹏也都忍了下去。要说成大事儿的男人,必须对自己够狠!
尽管张鹏不是一个善于言谈和推销的人,但是在巨大的分成比例面前,他此行竟然谈下了16家愿意销售他的土特产的超市,其中包括那10家湖南人开的超市,另外6家是当地的东北人开的。
谈到这次“闯关东”的经历,张鹏笑着说“要不是为了赚钱,以后真不敢去东北那嘎达了”。
跟湖南老乡谈合作还好些,但是跟当地的东北朋友谈合作,张鹏可是前后喝了近20顿酒,干掉了50多瓶白的,吐了7次,请人去洗浴中心10多次。
就这样,东三省的销售渠道就这样打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张鹏的销售量达到了200万,当地人对他的豆制品接受度非常高,这些超市都嫌他供货太慢了。第一年,张鹏的特产店净赚了30万,到第一年底的时候,加工厂的人员已经扩充到了10人。
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在湖南老家也成了小名人了。
宝马7系在县城四处穿梭,显得格外扎眼。
一次在跟初中同学的聚会上,因为有好几个名校毕业的同学在,他深深地感觉到了文化的差距,也刺痛了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的神经。
在做生意赚钱上,他自问极为老道精明,但在学识修养上,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土老帽。而自己的老婆,虽然也漂亮,配自己足够了,但就是个“村姑”,没啥知识。自从以后,他跟老婆之间的感情慢慢淡了……
后来有个湖南女大学生来调研土特产行业的情况,他就跟她聊了很多,两人慢慢发展成情人关系。现在,他三天两头就往长沙跑,名义上说是去谈生意,实际上就是去跟那个女大学生约会去了。
四“特产店到底怎么赚钱的”
闲话少扯,上干货了。
先看看张鹏的启动资金:
当时张鹏手里总共有25万积蓄,而要把土特产加工厂开起来前期大概需要45万。张鹏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了20万,其中买机器(豆干机、卤煮机等)需要花将近30万,前期的原材料采购将近5万,5万是前期渠道推广费用,剩下的5万作为公司的流动资金。张鹏为了节省开支,用自己的粮油店作为加工厂的厂址,刚开始就雇佣了2个人,每个人每个月工资2000元,人工成本第一年是4.8万,销售的任务张鹏自己扛了下来。在设备、人工到位之后,张鹏先做了第一批样品,采用了真空包装,因为这样保质期更长。
我们来看看张鹏现在的财务简表:
销售收入:1000万
销售成本:400万
销售毛利:600万
毛利率:60%
营业费用:
人工成本:100万
租金成本:20万
渠道成本:180万
其他成本:3万
营业费用合计:303万
利润:297万
利润率:29.7%
张鹏也谈了一些他的心得:
1、做我们这种生意,想舒舒服服地挣钱,那还是劝你别进来。你必须下功夫去掌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控制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要懂得去开拓渠道。
2、谈到未来,张鹏表示,线下超市是渠道的一种,但毕竟销量有限。从去年开始,他就在考虑招聘几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负责网店的生意。
3、当谈到说现在进入土特产生意晚不晚,他笑了笑说,做生意还是要看人,看你怎么去做。不说别的,我的这盘生意还是可以一直做下去。
注:转载文章需获授权,否则学过法的发财哥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