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平遥武庙


千年古城——平遥武庙
武庙位于书院街西口路北,西侧为沙巷,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214.4平方米。庙内原由三进院和东偏跨院组成。
武庙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道光、同治间曾反复修葺,主要建筑有戏楼、钟鼓楼、献殿、中殿、后殿等,屋顶均为琉璃瓦兽装饰,气势非凡。
庙内乐楼砖木结构,建造神工天巧,气势恢宏。
武庙原名关侯庙,庙内供奉有关羽,并祀张桓侯飞、赵顺平云、马平西超、黄刚侯忠,也名五虎庙。五尊神像身高2米有余,均为上等木材精雕细琢,活灵活现、威风凛凛。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敕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遂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加奉冕旒,殿顶施琉璃,继而更名为关帝庙。
明清时代,关羽俨然成为人神之首,与文圣孔子齐肩而为武圣,关帝庙故又以武庙称。
平遥民间也有五虎老爷庙之俗称。每岁五月十三日致祭。庙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补修,道光二十年(1840)、同治十一年(1872)复修补葺。
武庙庙门外原有木构过街牌坊,左为“忠昭日月”坊,右为“义贯古今”坊(今不存)。
庙内中轴线依次有山门、乐楼、献殿、中殿和正殿。乐楼两旁原有钟鼓楼,正殿两旁有廊庑。
武庙历经许多朝代更迭辉煌于世,建国后,这里先后由县五小学校和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占用,七十年代庙内建筑及神像惨遭人为拆毁,现幸存的也仅有乐楼和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