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做翻译,搜狗谷歌对比,你更看好哪个?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翻译作为一种新的翻译方式发展起来,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个机器翻译系统,实现了俄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化。在近10年,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应用领域与产业结合的业务中取得了较大突破,能够识别语音的机器翻译逐渐从实验室走向普罗大众。
互联网巨头们对于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还是十分看好的,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搜狗相继亮相人工智能同声传译技术之后,又一次引发机器翻译是否会取代同声传译的激烈争论。
尽管专业人工翻译公司不太看好人工智能的翻译,但包括谷歌、facebook、微软、百度、腾讯、搜狗在内的各大技术巨头却在卖力地推进深度学习在机器翻译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2016年9月,google发布谷歌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称该系统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模仿人脑的神经思考模式,产出和人工翻译的一样高质量的译文,而且将误差降低了55%-85%。谷歌公司己经将该技术应用于网页翻译与手机应用,译文质量明显提升。
搜狗手机浏览器推出“智能翻译”,集合了语音对话翻译、ar实时翻译、拍照翻译等常用功能,智能翻译已被当做重要功能被革新。它使人们在不同语种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而且成为日常交流、出国旅游等方面的好帮手。
人工智能做翻译,搜狗谷歌全面对比,你更看好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