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创业阶段,员工执行力很强,因为企业为了生存,往往会迸发出空前的执行力。这主要是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创业阶段,企业和员工的目标明确,劲往一处使,大家都不会计较太多,只为企业完成目标生存下来;
第二,创业阶段,企业人数少,员工和老板直接对话,流程少,管理效率高;
第三,创业阶段的企业招聘员工都是用较高的价钱招聘到最优秀的员工,因为不可能养闲人。
然而,一旦企业慢慢步入正轨,部门越来越多,人数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开始慢慢变得臃肿,从而行动缓慢起来。主要表现在:
部门之间的协调越来越差。一件事情本来可以马上解决,但非要拖延到明天。
员工变得越来越懒。其实员工并不是真正变懒了,而是职责变得不明确,以前人少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人多了以后,就出现了推诿现象。
工作效率低。开会确定的事情,制定的计划,都无法按时完成。
然而,企业的大小和执行力之间其实并不一定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企业越大,它的执行力就必然会越低。
华为全球员工总数将近20万,但很多人却将华为的成功归结为狼性的执行力。华为曾经也深陷执行力困局: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变低。但任正非作为一名有魄力的企业家,他挥刀大力改革,打破低效之枷锁,花5.6亿咨询费,请ibm来梳理流程,意在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当然,华为的高执行力,不仅来源于其流程的高效,还在于其高工资、高激励及任正非的个人魅力所造就的华为文化。
虽然华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对于我们打造员工执行力还是有很多的启发。执行力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自上而下努力才能达成的事情。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而下的执行力,还应提高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的执行力。因为执行的核心是人。涉及到人,人力资源部门就责无旁贷。
那作为管理层,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改善企业的执行力呢?
执行力低下的原因
我们先来了解下执行力低下的原因。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没有打造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
研究表明,那些具有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的企业,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例如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
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为了公司努力拼搏,全力付出。
也许在市场经济时代,那种不计报酬高低,只为拼命付出的“愚忠”已经不多。
但相信有一些员工,他如果认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认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他会为这个企业付出很多。很多企业逼迫员工员工,甚至有领导陪着员工加班,然而有多少人只是在假装加班,这个只有员工心理自己清楚。
任正非说:“我们今天是利益共同体,明天是命运共同体。当我们建成内耗小、活力大的群体时,抗御风雨的能力就增强了,才可以在国际市场的大风暴中去搏击。”
任正非是有人格魅力的,而他打造的华为文化,是员工认可的。只有让员工心甘情愿地上了企业的船,他才会用心地付出。要让员工全身心为企业付出,打造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根本。
第二,员工执行过程没有监督。
员工执行力低下,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执行过程没有监督。
这一方面是领导团队对下属没监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领导干部首先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知行合一,才能逐步引导员工树立坚定的执行意识。
另一方面是公司缺乏足够完善的制度流程来约束员工。导致员工工作没有目标,工作职责不清晰等,从而出现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第三,员工个人能力不足。
员工个人能力是执行力的内因。员工个人能力不行,那外在的激励再好、制度再完善也没有用。
你想摘到树上的水果,你可以招聘一只老虎,也可以招聘一只猴子,即使老虎的力量强大,但是在摘水果方面,猴子绝对比老虎强。所以你看似招聘到一个强大的老虎,给它很好的食物,但老虎始终无法很好地帮助你完成任务。
如何提升员工执行力
针对以上原因,介绍一个执行力三角的模型。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执行力问题。
第一,打造员工认可的积极向上,努力奉献的企业文化。
第二,完善公司制度流程。
第三,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
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应建立在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基础之上。
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真正提高他们的岗位工作技能,使之匹配工作岗位要求。
在“执行力三角”模型的基础上可衍生出一个可落地的系统管理:数据积分管理。点击下方文字
彻底解决企业员工执行力难题的新模式:数据化积分管理
送你一套高管必学的高效管理方案,点击底部图片“查看积分管理”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