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
大家印象里的乡村是这样的:脏乱差,
可遵化的乡村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简直美得冒了泡啊,
不信,有图有真相!
苏家洼镇小王庄村
汤泉乡果庄子村
山里各庄村农家院 摄影:张国华
汤泉乡袁果庄村 摄影:张国华
这几张照片不能完全说明什么,
因为遵化市648个村,
有648种不同的美~~
全国文明村沙石峪村
中国美丽乡村何家峪村
全国文明村山里各庄村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官房村
遵化怎么会这么美?
是天然形成还是有魔法?
跟随我的脚步,
让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遵化是农业大市,面朝黄天背朝天是农村真实的写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近两年来,遵化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总抓手,紧紧围绕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四美”要求,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彻底改变农村过去脏乱差的面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01
市委市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在组织机构上
我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下设农村环境、城市环境、旅游环境、宣传报道、督导考核五个工作组。
市委书记李贵富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摄影:孙博
市长董学忠考察美丽南山特色小镇项目在宣传发动上
在外出参观、媒体推介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上,连续五年召开千人动员大会,把工作任务直接部署到村。
召开全市动员大会
召开村委会研究环境卫生工作在工作机制上
实行了县级领导分包、工作队进驻、市直单位帮扶三项具体措施,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包省级和本市重点村;向重点村选派工作队驻村帮扶,安排市直单位对口帮扶。同时强化督导考核,成立五个督导考核组,定期下发督导通报,把工作实绩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考核。
市级领导分别带队督导春季绿化工作
力争“一村一特色”
02
我市结合各村地理区位,产业基础、文化传统、发展特点,实施分类推进,避免“千村一面”。与地域特点相结合
在南部和北部山区村,道路改造侧重依山就势、就地取材,村庄绿化侧重封山育林、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保持生态原貌;如侯家寨北下营村、小厂乡庄客村。
在中部平原村,重点推进道路硬化户户通、街心花园广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如西留村朱山庄村。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以产业发展推动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促进产业发展,打造出了一批苗木种植、食用菌生产、旅游休闲等多种类型的特色产业村庄。
新店子镇沙石峪村,依托被周总理赞为当代“活愚公”的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并以旅游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快步前进。做大做强传统的葡萄种植产业,通过搞葡萄采摘节,扩大沙石峪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年接待中外游客8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450万元左右。
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与唐山亚太公司实施村企共建,建成特色农业采摘园、设施农业基地、拓展训练基地、大型会议中心、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设施等版块,初步建成强村富民、辐射周边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年可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0万元。
兴旺寨乡何家峪村,依托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村企共建的模式,大力发展航天科技农业、精深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与弘扬文化传统相结合
充分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村庄发展注入文化底蕴,以文化传统支撑村庄发展,建设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村。
马兰峪镇官房村,年代悠远,历史痕迹保存完好。在民居改造中,将满清文化与村庄建设融为一体,修旧如旧,建设仿古宅院50个,对村口古门楼进行了修缮,建设总面积6000平方米的八旗广场1座,使古村风貌换新颜。
摄影:徐贺齐
汤泉乡袁果庄村,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中,立足与清东陵旅游区整体风格相协调,突出满族特色,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安居富民融为一体,编制了高标准建设规划。在完成环村河治理、厕所改建、硬化绿化等项目的基础上,又实施满族风格街景立面改造,提升村庄文化内涵。
既重颜值又要内涵
03
我市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推进“颜值”提升工程
全力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颜值”提升工程。为方便群众出行,全市648个行政村,已有630个村开展了道路硬化;本着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积极组织各行政村开展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广场绿化、环村绿化。全市已有430个村实施了村庄绿化工程,栽植各类乔灌树木200万株。
做细“内涵”工程
精心组织改厕、安全饮水等“内涵”工程。打造美丽乡村,不能光有光鲜的外表,内里也要一同提升。
摄影:张国华
遵化坚持扶持服务并举,推进厕所改造。在加大市乡两级资金奖补力度的基础上,邀请专家授课、培训施工骨干,并现场指导,已累计完成改厕近10万座。新店子镇沙石峪村充分动员群众,克服地下石头多、改造难度大、费用高的难题,全面改造建设了三格式卫生厕所,实现了全覆盖。
组织扫尾攻坚,保障饮水安全。通过连续多年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已有523个村全面完工,覆盖面超过80%。
摄影:李文惠
图片来源于网络农村也配“卫生管家”
根据各村的人口规模,全市配备1296名保洁员,实现垃圾日产日清,长效保洁。
摄影:雷向东制定卫生“自留地”
全市普遍制定了以“门前三包”为主体的环境卫生及公共设施维护村规民约,村民自觉按照规定保持所负责区片卫生。
几年来,遵化市累计打造基层建设年村116个,省级重点村125个,培树了一批产业发展上的文化旅游村、特色农业村、商贸服务村,村庄建设上的环保清洁村、休闲园林村、旅游景观村。其中沙石峪村、山里各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何家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山里各庄村、汤泉乡袁果庄村、苏家洼镇新大屯村、马兰峪镇官房村、西留村朱山庄村、侯家寨北下营村被授予河北省“美丽乡村”荣誉称号,遵化市被评为2014年度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先进县。
如今,漫步在遵化乡村的小路上,村庄干净整洁,平坦笔直的道路通向家家户户,道路两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波光粼粼的池塘水清景美,标准的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歌舞声、大人小孩的嬉笑声……好一派美丽、和谐的场景!
摄影:孟宪华
撰稿:刘春宝
编辑:高向南 宁川颉 张旭
校对:唐师师
总编:洪樱方
投稿邮箱:zhkhdd@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