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培训机构屡禁不绝,整治教育培训市场还需源头治理


或师资力量不够,或非法办学,或超范围培训……上个月,柯桥区教体局曝光了102家区内非法办学培训机构的名单,其中不少培训机构屡次曝光屡次上榜。
非法培训机构缘何屡禁不止?解决之道又在何方?面对来自外围的各种拷问,柯桥区着手整顿培训市场:市民随时可以在教体局官网查看置顶文件《柯桥区依法办学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名单公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信用等级约束管理制度》已在制订之中,预计近期将正式出台。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治理培训市场乱象之本,还得从源头抓起。
姓商不姓教 不少机构打起擦边球
据了解,有些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涉及辅导培训领域,但注册的是市场监管局颁发的公司营业执照,而非经教体局认可的办学许可证。“姓商不姓教”,便决定了其逐利的本质。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要是挂学校的名字,那就得有教育部门审批的资质证书,条件严门槛也较高。如果办教育咨询或文化科技公司,去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了。”
在《柯桥区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办法》中,记者发现申报条件中这样写道:开办资金不少于50万元,办学场地必须为商业用房或公共办公用房,且建筑楼层必须是1-3层的独立封闭式楼层。办学场所的建筑总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民非教育机构不少于250平方米)。
由此可见,按公司注册却开展课程辅导培训,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当失去教体局的审查,消费者们就如同少了一道强有力的屏障,孩子们的就学环境,师资力量等等,便成了考验教育公司“良心”的一件事了。
采访中,开发票这一环节,也令人深感疑惑。一名姓戴的家长向记者反映,她给孩子报了三个机构的培训班,当问到是否可以开内容为“教育培训”的发票,对方说:“我们是教育咨询公司,发票开不了教育培训。”而另一家培训机构竟然说开发票所产生的税费要由家长承担。没有办学许可证的机构自然只能向学员提供非正规票据。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一定要先检验办学许可证(原件)是否在有效期内,选择合法办学、年检合格、口碑较好的培训机构。
多方联动与属地管理 让“全面体检”扎实落地
经调查分析,“有照无证”类的办学机构占了“非法”培训学校的多数,一些学校或一些教育公司的负责人在申请审批流程时,往往因各种原因忽视或无视办学许可证的申报。
对此,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切实履行好‘双告知’职责,在办理登记注册时,将根据省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告知申请人需要申请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教体局相应部门),并由申请人书面承诺在取得审批前不擅自从事培训活动。”
与此同时,柯桥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提出了新的整治思路,9月份将出台《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信用等级约束管理制度》,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通过信用打分的形式建立学校“黑名单”。届时,各机构的“安全系数”将在教体局官网上一览无余,家长们亦能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还专门建立了网格管理模式,全区划分23个网格责任区,组织学校领导、党员及教师2300余人,对各区域内培训机构开展‘一对一’常态化整治。我们也将定期曝光全区非法培训机构信息,合法的办学机构也会定期更新在教体局的网站上。”柯桥区教体局职成教科科长高巍说,教体、市场监管部门将对擅自设分校、擅自变更办学地址和以“教育咨询”等名义从事教育培训的“有照无证”类培训机构超范围经营等行为开展自查自纠,引导其审批登记,规范办学。
自2015年由区教体局牵头建立全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以来,消防、公安、卫生、物价、民政等积极参与执法管理,工作合力正在慢慢形成——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机构的日常审批及非法培训机构的调查摸底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对发布虚假广告、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培训机构,将依法进行处罚、查处;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由区消防大队进行查处,确保打击实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对查证属实的非法办学机构进行联合处置,实现多部门联动。
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源头治理打开思路
有业内人士分析非法培训屡禁不止的原因:培训市场群众需求大,但门槛较高,导致供应不充分,尤其是优质资源供应不足,培训学校成了高收益行业,而商业的逐利本能又促使机构不惜冒着“非法”的风险趋之若鹜。因而治理培训市场乱象,还得从供需关系这一源头开始梳理,通过市场手段来调节,营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竞争性的良好氛围,满足市场需求。
“对培训市场的整治还需强化综合源头治理,多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群众的需求,”高巍说,今年来,教体局依托大力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开设“空中课堂”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学科竞赛教练“网络开讲”,让全区所有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家实时收看、回放点播;发布名优教师的“微课”,以视频或音频方式,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为学生提供免费、实时、有针对性的课业指导。
“这些线上课程都由教育前沿的一线教师录制,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基本涵盖主要科目。目前,全区学校教师累计发布“微课”近千节,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负责微课和空中课堂平台建设的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鲍主任说。接下来,区教体局、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和有条件的镇街将举办公益类的“四点半”托管学校和假日学校,组织优秀师资进行专门辅导和讲座,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无独有偶,近日,越城区塔山街道有一个特殊的文化活动中心被周边居民誉为“培训市场上的一股清流”。原来,街道依托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打造了一个全新文化试验项目——文汇园。
“已有126名居民报名了第一期课程,幼儿和青少年占了八成。”街道宣统委员翁奇琪说,“根据前期市场调查,我们推出了烘焙、瑜伽、小小主持人、幼儿手工课等14个课程,有一个班大概一二十人左右。”这些课程全部为公益性质,有些课程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定费用,“比如排舞、太极拳就收5元一节,声乐课20元每节,花艺课需要工本费,50元一节。课程是一周一次,每节课两个小时左右,人气还蛮高!”翁奇琪向记者介绍道。
事实上,文汇园的前身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平时冷冷清清,利用率不是很高。针对这一现象,塔山街道在暑假试水“塔夏学校”,主要针对青少年推出口才、书画等课程,既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又为家长免去了种种忧虑。或许,这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从源头治理培训班乱象又打开了另外一种思路。

源头是什么,源头在哪里。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是潮流,你不这么做,孩子会有影响。开家长会老师明确说考试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不在书,那怎么办,去参加培训机构呗。这中间的猫腻大家可想而知了。

政府对非法培训非法行为打击不力,就会泛滥成灾,祸害老百姓!

其实很简单,把这些合法非法的信息,共享到政府,这样,查询就方便了。

不是吧?!!哪个学校?

这搞得人心好慌~

培训市场化应该有工商注册公司,然后再去教育部门拿办学许可证,做到证照齐全,这个应该姓商;民政注册教育部门取证应该非盈利单位~

看(⊙o⊙)

真的有各项项目全部都附合教育局规定的正规培训机构吗?答案基本上可以说一个都没有滴!所谓的正规也就是有教育局颁发的许可证而已,但有证并不是真的能够按照正规要求做的到的。而没许可证的也就是属不正规的培训机构其实教育质量与正规的都一样个,老实话办培训班干的是良心活聘请的老师都差不多的,不正规的可能在教育埸地和消防要求上不附合办学条件,至于师资规定应该是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试想下各小学都有好多没教师证的代课老师(2016年好像在清退,必须要持证上岗了),教育局又规定在职教师不能兼职做培训班教师兼外快,而培训教师部分是一些专业对口的在校大学生和部分社会上的由于个人爱好而长期从事艺术的(这部分人中不乏有真水平的牛人,但基本上这些人都没有教师证,还是就是一些退休教师(有证),因此,社会上持有教师证的闲散教师不多的,所以说,想全部都附合教育局的规律的培训班几乎没有的。

白天上课,晚上走穴,其实大家都明白,没办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