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回渐渐逝去的记忆 _皇坟村古迹探寻
任大国
皇坟,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境内,位于笔都善琏镇西南二公里处,因三国孙权之母吴国太之墓“古墓太寺”和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陵墓在此而得名,自古以来远近闻名。
善琏镇是文房四宝之一湖笔的发源地,至今巳有两干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帝皇将相和文人墨客在这块土地上留有不少足迹,其中蒙恬造笔、朱元璋战马河边饮水等故事现今仍广为传诵。皇坟村遍布古迹,在善琏这块土地上也自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湖州市第三届湖笔文化节前夕,我应邀在皇坟村村长顾新汉同志和“古墓太寺”负责人蒋文尧同志的陪同下来到这块遍布古迹和遗址的土地上进行实地考察。
“古墓太寺”地处皇坟村坟头湾自然村西边的水仙墩,在水中用上等木材直接打桩,古墓禅寺就建造在木桩之上,庙宇就位于水上,四周环水,建筑独特。现在的房屋是明代重修的,虽然年代久远,但结构仍然完好,仿佛能透过历史依稀看到当初雕梁画栋、佛像木刻、香火萦绕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古墓太寺”也是历史上慢慢形成的。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在她49岁时病故,孙权把她的母亲厚葬于吴国境内“水仙墩”。水仙墩东接含峰(即现在善琏镇含山,古代已有名),南近新市,西近天目,北临太湖,四周环水,被称为风水宝地。当时建造了数间房屋,用于若干守墓人居住,在孙权神凤一年(公元252年)病亡时吴国太之墓才始称为“古墓太寺”,那时房屋内有观音大士佛像一尊。时移世易,历经一百多位帝王的统治变迁,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镇江金山寺慧明禅师游方到此。他看到“水仙墩”地形独特,四周环水,风水盘旋,墩像一宝,东有皇坟葬于龙口地形,距离相隔一丘。他忖思良久,认为这正是建寺宝地,于是结芦为庵,在墩后“古墓太寺”原有的数间房屋居住下来,早晚四方化缘修行。日久,当地百姓赞助建造了庙宇,并改名“古墓寺”,在殿内装有佛像、文慈、普贤、弥勒、韦佗和原有的观音等数尊神像。从此以后,“古墓太寺”逐渐闻名遐尔,烧香拜佛络绎不断。慧明禅师圆寂后,被安葬于寺后,与“古墓太寺”相距数十公尺,后人立有墓碑以示纪念。
在清代,“古墓太寺”外还建有明丞相土主大殿,内供三尊戴饰丞相衣冠的神像,这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明末清初,“古墓太寺”进行整修,为当时的銮殿移动更换作为基梁的园木。高姓、陈姓、许姓的三位壮士在水中撑木筑梁,事情中途遇到三次急浪,木粱下沉,三人为保护寺庙奋力支撑,不幸溺水牺牲在长湾河流之内。45年后,做了27年皇帝的康熙突然被三人亡魂托梦,在梦内哭喊惊醒,好几天身体都感到不舒服。于是,康熙阴封三位壮士为丞相之职,所管“江南地方总土主任”(时下在江浙沪一带群众中称其为“江南总土主”),把长流河流改称为大木漾(传说当时每年八月十五日夜里,本地渔翁曾经见过数次那根大原木直竖露出水面,有时像宝塔形状,所以也称为大塔角)。三人受阴封为丞相后,就自选了皇坟古墓禅寺所在的地方,外建明丞相土主大殿,殿内供奉三尊丞相衣冠的神像,还有八个“任人”分立左右听命行事。
在考察中,顾、蒋两位同志告诉我,民国时寺内和尚有8人之多,另外还有杂工等多人。解放初期破除迷信,由于寺庙是村内学校才未遭毁损。“文革”期间,作为村部办公用房,又避过一劫。几十年的时间无人管理而致年久失修,寺庙房屋坍塌不堪,但旧寺忏文香火不衰。1994年,皇坟、双桥两村群众捐资进行了初步修缮,依据原样建造观音宝殿三间,现在已复原装神数尊。目前交通十分方便,公路直达寺庙前,驱车可达湖州、嘉兴、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近年来“古墓太寺”的知名度大增,远近闻名,游客香客从长兴、桐乡、嘉兴、海宁、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前往瞻仰古迹和焚香礼拜。古墓禅寺每逢初一、十五,游客香客少则二三百人,多则上千人。
赵匡胤之墓遗址位于现皇坟村金家兜自然村,现在是一片桑树高地,旁边是后人开挖的一条村庄小河流。据当时参加开挖河流的老人说,当时地下很深处有四个像似排水用的管道直通高地之下,疑是古墓的排水用通道。2003年8月,皇坟遗址被湖州市文物局公布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点。
据有资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死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死后建立了七十二处墓,所以人称七十二个赵皇坟。皇坟村的宋太祖赵匡胤墓正处在龙头地形,位于“水仙墩”东北:南面的金家兜(自然村名)是龙下须;北面的颜家兜(自然村名)是龙上须;东面的龙头项身到大河,杜家兜(自然村名)与杨梅兜(自然村名)是龙项下的两只前足;西面的水仙墩“古墓太寺”为宝,茅家桥(自然村名)与双桥(自然村名)为两只龙角。整体上看这就是龙抢宝地的地形,所以赵匡胤墓葬在龙口之中,在墓北原建有数间房屋,是供守墓人居住使用的。后来,村庄因此被称为“皇坟”。
皇坟庄屋中间旧时称为“总管堂”,屋内供奉的菩萨名为“金都大元帅”。据说金都大元帅曾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当时的金部落叛乱时,领兵将攻入中原,并劝和两国停战。停战之后不久,金元帅就病亡了。为纪念他的功绩,两国给他封神,拜为两国总管之职。因不知其名和姓,故称之为“金都大元帅”。
总管堂东侧屋内供奉有猛将菩萨。相传本地曾经遭受灾荒,流行瘟疫,幸亏有刘猛逐斜驱瘟才平稳了这场灾祸。因为此事,刘猛的名声遍扬国内,皇上下旨封他为“猛将逐斜”,后来人们便称其为猛将菩萨。
在考察了“太寺古墓”和赵匡胤之墓的遗址后,顾、蒋两位同志又陪同我一起去察看了三国时期关帝庙遗址、西周时期和南宋时期的两处古建筑遗址以及尼姑庵遗址。
关帝庙遗址在“古墓太寺”的西侧,相距300米左右。相传历代香火旺盛,从抗战时期开始衰落下来,解放初期大殿等建筑物还较多,在大跃进时被全部拆除。
西周、南宋时期的古建筑遗址距“古墓太寺”东南方约一千米处,是现顾家兜自然村边的一片名为大太角的地方。以前这里是一片桑树地,2000年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时,曾发掘出大批出土文物。文物经有关方面鉴定后确认是西周和南宋时期的制品,现在由市文物有关部门保存。西周时期古建筑遗址大小为400米×400米方圆,面积较大。南宋时期古建筑遗址大小为200米×200米方圆。两处遗址相距很近,南宋时期古建筑遗址就在西周时期古建筑的北面,仅隔几十公尺之地。
尼姑庵遗址就位于西周、南宋时期古建筑遗址的西面,现在地名叫吴家浜。相传当时尼姑庵规模较大,建筑较多,庵内尼姑众多,且多为年轻貌美。当时有流传下来的一句口头语:“天下十三省,只有吴家浜里好白相。”,由此不难想象当时的盛况。
皇坟村遍布古迹,现正渐渐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当地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2002年12月,古墓禅寺已被市有关部门批准对外开放。2003年8月,市文物局公布皇坟遗址为湖州市文物保护点。去年,市佛教协会会长、区统战部门和佛教协会会长等亲临寺院指导,还有区旅游局长陪同浙江大学师生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调研。目前,皇坟村又对古迹的发掘利用有了总体考虑,并请有关部门对古迹修复和寺院重建形成了总体规划,相信不远的将来,皇坟村的古迹和古墓寺会重现昔日辉煌,也将为我们湖州建设文化大市,为充分发掘本地特色历史宗教旅游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〇五年九月
我是善琏人,我怎么不知道我家乡有古迹!!
吹吧。宋皇朝太祖赵匡胤的陵墓在河南巩县。
如果传说能跟正史混为一谈的话,建议任大国同志拜访三院常住患者,估计更有轰动效应。
本人善琏人,突然感到很可悲,就好比韩国人说孔子、朱元璋、孙中山、爱因斯坦是韩国人一样,想提升自已非得掘出点什么才行吗?
好帖要顶!有空去走走看看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图妹,你也在哈,身为皇坟村人,我知道哈。
顶!民间的传说整理下不是很好吗?要那么较真干什么呢?我们又不是历史学家!
顶!民间的传说整理下不是很好吗?要那么较真干什么呢?我们又不是历史学家!
--------------------------------------------------------
即便是历史学家,也要尊重民间传说!
这都是"惟有读书高"余毒的表现
我也是皇坟村的,坟头湾还有我的家,当时的古庙记忆犹新,特别是古墓前的大樟树,反正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可惜也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