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小昆村 村支书接电话看微信就能受理举报


昨天一场大雨后,地处西白山腰的嵊州长乐镇小昆村,显得更加妖娆灵秀——潺潺的溪水环村而过,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里畅游,茂密的香榧树、茶树则把这个小山村装点得青翠欲滴。青山绿水让远道而来的驴友忍不住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向外推介这个“世外桃源”。
然而,几个月前,这个有“小上海”之称的小山村,却因河道堆满了垃圾被驴友拍到发到网上,一度引发很多人吐槽。不少网友呼吁:西白山的美景如此令人向往,在它的山脚如果有那么一个“垃圾村”,实在是大煞风景,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清理。
小山村曾被称为“小上海” 近年却为垃圾所困
“碧涧山隈转,鸣泉树杪悬。”小昆村不仅以自然山水远近闻名,更以茶文化、香榧文化、宗族(马氏)文化和小昆萝卜声名远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昆村因经济发达、自然资源优越,被誉为“小上海”。此后,这个小山村一直被慕名而来的众多目光抚摸着。
村里有一条贯穿村庄的小昆江,更被村民们戏称为“黄浦江”,该水源头来自西白山海拔1090米处的2000亩湿地,流经小昆村、坎二、坎一等4个村庄,最后汇入长乐江,是长乐江的源头之一,全长10公里,光是小昆村源头这一段就长达5公里。上世纪60年代,村民还利用江水发电照明,这条江也是沿江村民的主要生活用水水源。
今年以来,小昆村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驴友和摄影发烧友前来,小昆村旖旎的风光也被更多的外地网友所熟识。
但近年来,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也成了村里的一个大问题。有些村民总是习惯性地把垃圾倒在小昆江里,日积月累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河”。严重的时候河道里全是堆积如山的垃圾和各种漂浮物,一到夏天,蚊虫滋生,河水泛着难闻的恶臭味。遇到下雨天,垃圾就顺流而下,冲到下游,整个小昆江河面漂浮着一团团垃圾,给下游的整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个河段也曾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订立“村民公约” 村民都是义务监督员
不能再任由污染河道的行为“放纵”下去了。
去年,“五水共治”开始后,长乐镇政府全力着手整治小昆江。去年年底,在村镇干部的努力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沿江垃圾清理活动,并聘请了专门的河道保洁员,一开始整治效果还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以来,垃圾又重新堵塞了整个小昆江河道。“治河要治本,还是要从根本上提高老百姓的认识。”经过村镇干部多次商量,小昆村村支书马立校决定发起订立“全民公约”。
“老百姓只有热爱自己的家园,才会发自内心地呵护。”为此,马立校特意让村里有文化的老人给村民讲解小昆村的辉煌历史,激发他们的爱乡热情,还跟村民订立了公约。公约规定:村中无论老小,都不许往江里扔垃圾,每家的垃圾都必须丢到中转站;每个村民都是义务的监督员,谁把垃圾丢进江里,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可以举报监督。
今年三四月,村里的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开展了一次河道大清理。由于河道离岸边有两三米高,而且河道的工作面很小,大型机械无法作业。根据实际情况,村干部想到先利用人工将河道死角里的垃圾清理后装在麻袋里,然后再用小型吊车吊上来。
经过几天的清理,整个河道焕然一新。为了时刻提醒村民,该村还在河道边设立了不少严禁倒垃圾的指示牌,村里也新建了一个统一倒垃圾的中转站,及时清运垃圾。
“公约订立后,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还真提高了,村民的习惯也在慢慢改变。”马立校说。村民马伯岐的家离垃圾中转站比较远,每天倒一次垃圾来回要走30分钟。但是他毫无怨言,每天都把垃圾打包好,走街串巷倒垃圾。
客登山时,发现脏乱差及时反馈举报
“马书记,我刚在河道边看到一小堆建筑垃圾,应该是刚倒的,你快叫人来清理一下。”打电话的是村民马金汉,近日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堆垃圾,就立刻打电话给马立校。“如果是小垃圾,我们都会随手捡起来,但是垃圾多的话,只有打电话让保洁员来处理。”马金汉说。
马立校随即赶到现场,叫人将垃圾处理掉。
为了更好地实施全民监督,该村推出电话、微信监督功能,如果谁在河里发现垃圾,就可以打电话或者发微信给村支书。马立校告诉记者,目前已接到好几个监督举报电话,年纪轻点的村民就直接拍个照片发微信过来。除了村民以外,前来欣赏西白山美丽风景的游客也成了监督员之一,他们在登山途中也常把一些河道脏乱差的情况反映给村干部。
一位名叫马功联的退休教师得知村里治水的情况后,主动向长乐镇党委副书记吴维珍请愿,希望成立一个乡贤会,以乡贤会的形式来督促村庄治理和小昆江治理。这段时间,马功联已经联系了很多乡贤,邀请他们也加入到其中。
乡贤马小增是位诗人,为保护古村落,他从2010年开始挑起编《小昆村志》的大梁,一编就是3个年头。他表示,作为一名乡贤,不仅要保护江水,还要为建设“美丽村庄”而尽一份力量。
吴维珍今年以来担任了小昆江的“河长”,她告诉记者,小昆江的自助治理模式在沿江村推广,而且治理效果不错,全民参与的热情很高,保洁员保洁河道效果也更直观。
小昆江整治之后,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端午小长假期间,有不少驴友纷至沓来,村里唯一一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接下来,村里将利用小昆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打造通往西白山的美丽通道,成为西白山区块的一道亮丽风景。
村民把河道死角里的垃圾清理后装在麻袋里,然后再用小型吊车吊上来
整治前
整治后

记者啊记者--这是河道吗???

小昆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