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
作者:【英】格雷戈 麦吉沃恩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229-1
出版时间:2016年4月10日
作者简介
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 柯维”,作为一名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服务的客户包括apple、google、facebook、twitter、pixar、adobe等多家世界顶尖公司。在斯坦福大学开办了“设计你的精要人生”课程,备受青睐和追捧;他还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作家,《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之一,文章经常发表在《快公司》《财富》《赫芬顿邮报》等权威媒体上。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多次受邀在世界经济论坛、西南偏南大会等发表主题演讲,他的思想影响了多国政要和众多知名企业家。
推荐语
你是否曾感到心力交瘁?你是否曾感到劳累过度却又没有发挥所能?你是否觉得自己只擅长做琐碎小事?你是否觉得自己一直在奔忙,却总是到不了任何地方?
如果你对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你一定需要借助精要的力量。
精要主义正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这意味着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成功的悖论
第一阶段:如果我们真的有清晰的目标,它有助于我们取得成功。
第二阶段:当我们成功时,就会被冠以“可以去找的人”的称号,成为“老好人”,只要你需要,就总能找到这个人。这样,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选项和机会。
第三阶段:当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项和机会,实际上也就被要求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便会导致精力的分散。我们被千头万绪的事情牵扯得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
第四阶段:因为精力分散,我们无法实现原本可以实现的个人贡献值。成功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瓦解了最初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那个真正清晰的目标。
奇怪的是,对成功的追求反而成为失败的催化剂,这一点需要反复强调以便我们能成功。换句话说,成功会让我们偏离最本质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初曾是成功的源泉。
第一章:精要主义者的可信思维模式
重视和善用自己的选择能力
选择不仅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且是我们要做出的行动。一旦我们放弃自己的的选择能力,别的力量或者别的人就会插手,替我们做出选择。大部分人的真实现状是:
就像从被木桩拴住的大象。
习得性无助者习惯了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能力”,造成了选择能力的缺失,进而造成被动和僵化的生活和工作局面。
还有一种强迫性地让自己做“更多”甚至“所有”事情的的做法,也等同于习得性无助,其实也是不相信自己可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机遇、任务和挑战,导致精疲力尽却收效甚微。精要主义者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将之视为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独立于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力量,可以无视“拒绝”带来的一时的失落感。
认为“一切都不重要”,用心甄别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
努力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努力就一定可以带来更多收获,完全可以做到“更少,但更好”。精要主义者花更多的时间来甄别,花更少的时间来做。有时候甚至要拒绝“好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
战略性取舍,找出真正想要“大干一场”的事情
有所取,必有所舍,接受任何一个机会,都需要舍弃其它几个机会。虽然艰难,但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不同选项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本身就能极大地增加成就自己的机会。
第二章: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一步:探索
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世界越是变得喧嚣,我们就是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
审视: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要像“新闻记者”一样,关注声音所传递的信号,听取没有说出来的话,提取信息的精华。放眼全局,而不是纠缠细节;去粗取精,自律地调查筛选。
培养新闻记者视角的四个要素:
1. 写日记,成为自己人生的记者;
2. 实地探索,认清问题本质;
3. 时刻捕捉不正常与不寻常;
4. 走出逃避推和诿的怪圈。
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游戏可以让人性得到最纯粹的表达,个性得到最真实的展现。游戏拓展了人们的选择范围,让我们看到平时忽略的可能性,在不同区块之间建立更多联系。游戏可以解压,让人充分放松,让大脑活跃。让游戏心态和游戏模式回归工作和生活,激发创意。
睡眠:保护身心资产。
要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精神做足够的投资,切勿认为睡眠越少,可利用时间越多。盲目减少睡眠时间,不但不能长时间提高效率,更会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在工作间隙中,也应该鼓励适时补充睡眠,保持大脑的活力。
精选:只接受前 10% 的机会。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 yes,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 no;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又明确的标准,只接受前 10% 的机会;放弃“不错”,只等待“最好”。
第三章: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二步:排除
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战略要具体实在,鼓舞人心,目标意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量化。从“很清楚”到“真的清楚”,拒绝模棱两可。只有明确目标,才能达到真正卓越。很多个人和组织的工作为了一个权宜的目的,就会导致偏离主要轨道。
勇气:优雅地说“不”。
只答应真正的要事,因为说不,所以高效。有六大原则:
1.把决定和人际关系分开;
2.不使用 “no” 的委婉拒绝;
3.权衡之后知道自己要牺牲的是什么;
4.每个人都是“推销员”,但自己决定是否“购买”;
5.选择受人尊重优于受人喜欢;
6.明确的“不”比模糊的“是”对别人更好。
说“不”的八个方法:
1.尴尬的停顿,引起别人反思;
2.用“不,但是”的补偿策略;
3.用“我需要先看一下日程表再答复”缓冲;
4.摆出很重要的难为情的理由;
5.好的,那么我要取消的是什么呢;
6.带着幽默感,在轻松中说“不”;
7.给出打折方案不完全满足对方;
8.给出替代方案彻底解放自己。
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对于沉没成本,果断忽略。六个常见陷阱与应对策略有:
禀赋效应(对于拥有的高估,对于没拥有的低估)—— 假装你还不曾拥有它;
对“浪费”的恐惧 —— 承认失败,重新开始;
强己所难 —— 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
现状偏见(仅仅因为一直在做某事,就一定要继续坚持)—— 运用零基预算法(从零开始证明与计算);
随意承诺 —— 先停顿,再说话;
害怕错过 —— 逆向试行,战胜害怕(以低成本排除不重要的东西)。
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用删减的方法改善情况,删减分散注意力的形象和细节。编辑自己人生的四条原则:
删减,自律地抛弃那些号选项;
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
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
“最少编辑”原则,适度谨慎克制。
边界:设定界限才会带来自由。
视界限为自由,事先设定界限,避免直接说“不”。模糊的界限侵蚀生活,免受他人事务烦扰的四个方法:
认定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相信没有界限,就没有自由;
找到自己的“坏事者”,直接面对;
与别人或者组织制定契约。
第四章: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三步:执行
设置缓冲,减少执行的意外阻力。
基于最佳情况,考虑最坏可能。设置缓冲的三个要素:
做完善的准备;
预留 50% 的时间;
做好情景规划。
扫除你的“最慢行进者”障碍。
精要主义者不关注需要增加哪些精力和资源,而是关注哪些限制和障碍需要连根拔起。三步扫除“最慢行进者”:
弄清核心目标,不要分散精力;
锁定障碍,但不要试图一下子扫除所有障碍;
扫除障碍,从小处和细节开始。
重视“小胜”,步步为营。
从小处着手,也可以成果巨大。精要主义者一定会摒弃贪多求全、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华而不实。成就和对成就的认可,是人类行为的两大主要驱动力。每天的进步有助于提升工作日的情绪、动机和认知,这些又将推动下一次进步,直至取得重大突破。取得小胜的三个技巧:
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
做最低可行性准备;
直观地嘉奖进步。
激发心流,常规也能造就天才。
设计一种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规,让重要事务处于默认状态的自律,这样每一份努力都事半功倍,这将极大程度提高效率和成果,并腾出更多思想空间发挥创造力。五招释放正确常规:
彻底检修你的触发器,有意识让一定能刺激到你的事件与精要行为相关联;
创造新的触发器,主动创造可以牵动精要事务的刺激事件;
先啃最难啃的骨头,不逃避最重要的事务;
建立混合型常规,避免日复一日的枯燥;
逐个击破陈规陋习,不要妄想一次性全盘翻转。
提高专注力,用在当下最重要的事务上。
我们真正拥有的生命时刻,除了当下,别无其它。同时执行多项任务并不与精要冲突,但不能假装自己可以多点聚焦在不可能同时进行的事务上。活在当下的三个步骤:
明确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专注于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
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
结语
我们要把精要主义作为处理所有事情的生活方式,过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在琐碎中过一种无足轻重的人生。以精要主义为核心的人,总能从投资中获得的收益大于那些即便表面精要实质上依然非精要的人。
我们要让内在精要主义的核心向外扩张,直至它完全遮蔽非精要,把我们从混乱和无序中解救出来。当我们自律地追求更少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更大的明确性、更强的掌控力、更多的途中之乐。
我们要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精要人生。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