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推出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排行榜。据悉,本次百强榜监测企业近3年,编制共耗时约半年时间,以期“挑选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百强企业,促进证券市场良性发展,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榜单市场水分大,投资者呼唤更专业产品
近年来,各类投资榜单屡见不鲜,每一份榜单的考虑角度和分析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各家媒体都推出了榜单业务,但不少榜单牵涉券商机构买卖双方,商业用途明显、指标体系粗犷等问题突出。相比之下,投资者对学术机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给予较高期待,并期望以榜单的形式发布研究成果。
据悉,这份榜单试图从中立的视角出发,主要通过财务化方法独立筛选出成长性和稳健性兼顾的中国百强竞争力企业,排序具备客观性、真实性和独立性,旨在弘扬稳健的实业经营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为a股投资者提供价值参考坐标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教授在发榜仪式上表示,该榜单能够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价值参考坐标,回归价值投资取向,有助于推进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能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参考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企业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马红漫认为,a股目前已有类似贵州茅台这样的具备竞争力的“榜样”,但对于拥有三千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场,以及庞大的投资者群体来说,“榜样”还不够。通过此次榜单发布,就可以为其他上市公司树立可以追寻的“榜样”、可以效仿的“对象”。
“我接触过很多中小投资者,他们有个共同特点是不愿空仓,既然如此,我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小范围的选股区间,这里面的公司基本面都还可以,有价值,有竞争力。这样就比在三千多只股票中直接选,规避掉相当一部分风险。”马红漫对榜单做了这样的解释。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也在仪式中对于榜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介绍包括中国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背景及原因,我国企业目前形成的全球竞争力状况,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竞争力发展情况三个部分。
施东辉将中国企业做大的有利条件概括为五部分:有钱,有人,有市场,有规模效益,有外部机遇,这五大优势为我国企业培育全球竞争力带来了有利条件。我国近五年来已经在逐渐形成一些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对比五百强的企业收入跟所处国家gdp的规模,中国的经济体量仍在不断增加,中国龙头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因此企业竞争力具备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在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提高资本数量,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持续大量的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二是优化资源配置,落后产业需进行淘汰,转型或升级,同时吸纳新兴产业进入市场;三是设计激励机制,进行不同股权结构的安排。
成长性和稳健性是榜单的两大维度。研究团队认为,成长性更侧重于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行业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体现在企业主营业务盈利指标的持续增长,公司治理的规范性,行业地位的领导性等方面;稳健性则指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其行业地位稳固,盈利速度、业务种类、财务安全和治理结构趋于稳定状态。一家企业能够同时体现出成长性和稳健性特征,对于企业竞争力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的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夏立军在发布会上指出,在微观层面,财务指标是评估企业运营情况最为客观有力的说明;从中观产业层面上,研究员们同时选出具备高成长性和稳健性的企业并将其进行排序,可以体现不同行业发展前景差异;在宏观政策方面,榜单有利于引导企业促进相应竞争力的提高,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在个体和产业间稳步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