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团省委副书记赵立香在共青团甘肃省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
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强基层、打基础、抓基本
为深化共青团改革 推进全面从严治团夯实根基
基层、基础、基本工作是共青团全部工作的根基,是共青团的家底。基层、基础、基本工作薄弱是制约共青团事业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导致出现“四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愿不愿意、善不善于做好强基层、打基础、抓基本的工作,是衡量团干部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跟大家交流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深化改革、从严治团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强基层、打基础、抓基本的工作。
一
坚持加强基层,切实扎牢共青团的组织根系
基层团组织是团的基本细胞,是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各项任务的工作支撑。团的基层组织建立在社会基层,置身于青年群众之中,处在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前沿,与青年联系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如果团的组织体系“神经末梢”功能钝化、失灵失效,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就会成为“肠梗阻”、“断头路”。做好强基层的工作,重点在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抓住这次共青团改革的机会,下大力气解决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现实问题,推动全省团系统形成重心下移、狠抓基层、支持基层的工作格局。在工作中,强基层要注意把握好两个方向、强化两大保障。
两个方向是
扩大组织覆盖,提升组织活力,扩大覆盖主要应侧重新兴领域,提升活力主要应侧重传统领域。扩大组织覆盖。要在巩固街道、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传统领域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同时,根据青年流动的变化趋势,大胆探索、创新吸引覆盖青年的组织形式,大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青年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和自由职业者等新兴群体团建工作,继续大力推广行业建团、产业建团、园区建团、驻外团组织建设等模式,推动相关领域广泛建立基层团组织,实现总量稳中有增。大力推进互联网团建工作,推动成立省级及地市级互联网行业团工委或团指委,在重点互联网企业建立团组织。探索推动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交通、农林、金融、城建等青年较为集中的部门和领域建立大口团工委,构建纵横交错的网格化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团组织在青年中的有效覆盖。提升组织活力。要以“百县千乡”示范创建为统揽,项目化方式活跃农村基层团组织。城市要以区域化团建为抓手,推动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在学校要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强基固本”工程、“活力提升”工程,在学校班级逐步推行以团支部为核心的团支部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企业和“两新组织”要以示范创建为方法,活跃非公、合作团组织。机关单位要以青年文明号为牵动,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共青团创新创优创效。建立培育孵化机制,在关键领域、重要群体中培育共青团直接领导的青年社会组织,或与其他群团组织合作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加强与青年社会组织及其骨干的定期联系、培训交流、项目合作。
两大保障
充实基层力量,夯实活动阵地。充实基层力量,确保基层团组织有人负责、有人干事。在确保市州、县区团委现有工作力量不减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内编制调剂、专兼挂相结合、购买社会服务、招募青年社工和青年志愿者等方式充实工作力量,同时推动县区、乡镇街道建立团干部统筹管理使用的工作机制,乡镇街道团委书记设立专职副书记,村级团支部书记由村级“两委”年轻成员兼任,等等。夯实活动阵地,确保基层团的工作有平台、有依托。要按照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要求,通过统筹区域资源、项目化运作、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着力把“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响当当的工作名片,使之成为发挥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成长成才服务、权益维护作用的主阵地,推动团的组织网络、工作力量和服务项目在青年身边实现有形化、日常化,构筑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堡垒。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探索形成财政投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和市场资源整合、团的领导机关支持相结合的经费保障体系,并推动出台直接面向青年的普惠性服务项目。要树立“众筹”思维,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手段,激发团属内生资源,撬动拓展社会资源,统筹集约用好资源,把工作资源、项目、力量更多向“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夯实基层工作的物质和力量保障。要树立“共享”思维,建立协商机制,推动工青妇等基层群团组织“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及其骨干的定期联系、培训交流、项目合作。
二
坚持打牢基础,不断强健共青团的体魄筋骨
共青团的基础工作很多,从大的方面来看,团务工作是基础,制度建设是基础,学校战线是基础;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共青团”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一
一要抓好基础团务工作。
要突出抓好发展团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认真做好发展团员工作。坚持调控发展规模,保持合适团青比例,宁肯少些,也要好些。严把入口关,坚持团员标准,严格团员发展考察环节,全面了解发展对象的动机、表现,确保发展对象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提高团员发展质量。严格入团程序,扣紧抓牢“一学、一证、一会、一审核”等关键环节,确保团员发展按标准程序进行。举行好入团仪式,注重仪式的庄重性、感染力和神圣感,增强团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增强团员的光荣感。要突出抓好团员教育管理,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执行团章、履行团员义务的自觉性。基层团组织必须把严格团的组织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团的组织生活质量。除了落实好“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还要全面落实团日活动制度,依托区域化团建,探索打破单位、行业、地域界限,试行团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模式,积极开展开放式、体验式、互动式团内活动。注重团员作用的发挥,引导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争做网络文明志愿者,使其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空间中充分发挥模范作用。
二
二要抓好制度建设工作。
关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重视制度建设,坚持以团章为总纲,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突出显性规则,减少主观上的“操作空间”,保证制度没有“暗门”,不开“天窗”,切实扎紧制度的笼子。重点讲两项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制度:一个是要建立青年评议工作制度。做好制度设计,依托网络新媒体、第三方测评等手段来评议团的工作,拓宽评议渠道,让青年真正参与进来,评价各级团组织工作的好坏。一方面可以强化团员青年的参与感、增强获得感,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督促;另一个是要完善工作考核机制。要改进考核方式。推动考核方式由中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真正向全过程考核转变,突出绩效跟踪考核,加大过程管理,持续评价,全面掌握情况,并对目标责任考核实行效益评估。要重视结果运用。对团组织的考核结果要在共青团系统公开,并以适当方式反馈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关于制度的坚持和创新。要教育引导团干部和团员在思想深处树立遵规守纪的意识,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注重发挥制度的作用,用“铁的制度”来管理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明确责任,约束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狠抓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把制度的建立、完善与严格落实贯穿始终。同时,在制度建设中,要坚持不断创新,把制度的“破”与“立”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三
三要抓好学校共青团工作
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团的工作中一直处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新形势下,党对学校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深刻认识共青团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校共青团改革与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强化责任担当,找准工作结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一是要深化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引领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养成教育。深入推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作用。二是要坚持寓引导于服务,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思想价值引领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解决青年学生在完成学业、就业创业、身心健康、志愿公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在实实在在的服务中增强思想引导功能。三是要以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学校共青团组织设置,建设好学校团干部队伍,特别要注重巩固和创新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学校基层团支部“强基固本”工程、“活力提升”工程,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四是团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多与师生接触交流,到学校讲团课,深入开展“驻校蹲班”活动,及时掌握青年学生思想状况,进一步明确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靶向。要建立帮建制度,鼓励高校团干部进中学讲团课,指导和带动中学团的工作开展。
四
四要抓好“互联网+共青团”工作。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青年的重要聚集地,青年在哪里,共青团就要在哪里。这次团的改革,把全面构建“互联网+共青团”作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共青团互联网工作体系,描绘出了以“青年之声”和“智慧团建”为主体,推动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的亮丽“蓝图”。让团组织在网上有门户、有平台、有声音、有活动,让团员在网上有户口、有联系、有态度、有表现。“互联网+共青团”,一是要加出“正能量”。形形色色的“网上雾霾”已经成为当今网络生活的公害。构建“互联网+共青团”,就是要把团组织和团员的先进性延伸到网络空间,将共青团的政治优势、规模优势和公信力优势叠加起来,有力有效地传播党的声音,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旗帜鲜明地与各类噪音杂音作斗争,积极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二是要加出“归属感”。各级团组织要在互联网上安家落户,打造广大团员青年的“网上家园”。团组织要建设工作网,团支部也要开辟自己的“网络阵地”,让团员拥有个性化“网上空间”。在这一系列平台上,团组织要整合基础团务管理、各项重点工作和各类网络文化活动,形成丰富的内容产品供应链,让广大团员青年在网上找到组织的温暖,找到家的感觉。三是要加出“获得感”。直接服务青年是“互联网+共青团”的核心功能。我们要继续建好、用好“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倾听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通过广泛建设“青年之声”线下服务联盟,与各地“青年之家”一体化运行等方式,既畅通倾听青年的“最先一公里”,又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三
坚持抓好基本,更好彰显共青团的价值作用
第一个基本,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定位问题
新形势下,准确把握共青团的职能定位,切实履行好党赋予的神圣职责,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四维工作格局”。关于凝聚青年。凝聚青年就是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一灵魂,引导青少年一心向党,帮助他们树立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信心和信念,切实筑牢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把最广大的青年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这是我们做好青年工作最基本的政治遵循。方式方法上,一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青年立志气,引导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二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青年树正气,引导团员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三要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青年强底气,引导团员青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上述三个方面是分层分类一体化引导的基本要求。凝聚青年的前提是联系服务青年,联系是基础,服务是手段,引导才是目的。关于服务大局。只有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只有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各级团组织要时刻关注和准确把握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在大局中去思考、去推进、去检验。我省当前最大的省情就是脱贫攻坚,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中心任务、主动融入工作大局,科学谋划工作、精心设计载体,创新组织发动青年的方式,带领青年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最大限度地彰显团组织的存在价值,努力赢得党政认可、社会认同、青年支持。2017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大家...